远程办公可以说是近两年的人力资源热词之一。许多管理学者更是大胆预言,远程办公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打破传统办公边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许多热衷于自由的90后、00后更是对这种办公模式青睐有加。如果这种趋势成立,那么传统城市的问题,例如通勤、支出平衡,会迎刃而解,但新的办公模式也会有新的问题。远程办公需要个人在家办公或在第三空间办公,如果是在第三空间办公,咖啡馆的需求将更多;如果是在家办公,生活、工作高度融合,屏幕时间大量增加,时间高度碎片化,可能对健康有影响。诸如此类问题,是需要管理者在远程办公时代真正来临之前解决的。解决四维问题 远程办公的概念有四个核心的组成,即人、地点、网络、内容,这是远程办公行为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要评价远程办公这种行为,有几个标准可以参考。 第一个评价标准是便捷。第二个评价标准是绩效,如果是低效的,远程办公不会变成主流选择,而会成为一个辅助性或补充性的选择。第三个评价标准是安全。许多涉密的岗位,如果在家或其他地方办公,企业该如何对其进行监管,这不仅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员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另外,我们也需要关注个性化的设计。类似于腾讯这样的技术供应商是供给端,需要不断开发产品满足需求;从用户的需求来讲,用户端很多人性化的需求是可以不断被挖掘和满足的;同时,监管端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远程办公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刚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多,远程办公不只是企业内部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也需要这种形式。整个远程办公和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是同步的,从最开始的电话邮件、图片、语音、视频以及未来的VR、AR。扎克伯格曾预判,2030年,VR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远程办公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但远程办公会存在天花板,一些走在远程办公前端的公司已经做出调整,把远程办公的员工部分调回到实体办公。在这次疫情之后,远程办公也会有一个回落过程。现在我们讨论远程办公的趋势,要首先明确是多大程度上的远程,是远程会议,一段时间可以在家办公,还是说彻底的远程办公,或者跨国远程办公,这些趋势可能会不太一样。 允许一段时间的在家办公会成为趋势,但是彻底的远程办公不会成为主流的趋势。当然,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要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假设交通不再拥堵、考勤不再是管理的刚需时,员工们是否还会选择远程办公。毕竟,远程办公也不是百分之百完美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我们的技术是否能充分支撑高效的沟通协作;二是文化,大多数人是否接受,不光是企业员工,他们的家人是否接受。作为一个在岗员工,整日在家不出去,是否所有人都愿意接受。 有研究认为,技术和文化会推动社会转型。从前工业城市、到工业城市,再到后工业城市,最后到未来城市,各个时期的技术、文化、组织关系以及城市空间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在未来,我们会面临人工智能、无人驾驶、AI等技术革命,但主流文化也会更加以人为本。远程办公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我们最开始对"远程办公"的认知应该是来自自由撰稿人、设计师等自由职业者群体,他们因为工作属性采用远程办公模式,这个概念兴起于工业时代。直到今日,人们也没有完全跨过这一阶段。如灵活用工势头正猛,我们无法预知自己同小区的某一位邻居正在家里写稿或是编程,还是正在设计某一时装品牌。 第二个阶段是SOMO(Small Office,Mobile Office),可以称之为"移动办公",其显著特征是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流行。这个阶段的远程办公不仅仅依托于一个固定的空间或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能是有wifi的咖啡厅,自己家的客厅或厨房,也可能是汽车、高铁等这样的移动空间。在这个阶段,远程办公的群体和职业都在慢慢发生变化,自由的职业和固定的职业是并存的。 因为移动的办公空间是变化的,所以根据工作性质对实体的空间会有一定要求,比如我们看到做课堂直播的教师会临时搭建一个布景,比如开发工程师会临时用家用桌椅搭建一个工作台。 第三个阶段是SOSO(Small Office,Smart Office),可以称之为"智能办公",其显著特征是伴随VR、人工智能等视觉、听觉协作工具的组合方式出现,更多的新职业、新工种会逐渐诞生,提供远程办公的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所需要的服务。 那么,对于未来逐渐适应远程办公的个体而言,可能会需要一个类似 "个人数字化办公室"的整体解决方案,以腾讯为例,工具化的插件、硬件是否能够在整体生态里产生,我们还须抱以比较乐观的期待。 辦公形态有传统写字楼模式、固定办公模式和远程办公模式。三者的关系是依次递进还是会共存,值得商榷,但共享办公和远程办公是有可结合之处的。对工作人员来说,涉及一些社会方面的新问题,例如用电过多,网络负荷不够,居住空间面积不够,家庭矛盾增加。对开发商和物业持有者来说,未来或许存在某一极端的可能。例如很多写字楼在一定时间内都不需要了,那写字楼用来做什么,这对开发商、物业持有者短期是痛苦的,但也会给未来空间运营业很多机会,有变化才有机会,一成不变是没有机会的。 对于政府来说,短期也很难适应这么大的变化。以往写字楼的收税管理、规范标准、消防和城市规划是非常复杂的。新城市科学是新科学,而不是新的城市科学,远程办公之后肯定是新的城市。 远程办公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例如就业平等。在现阶段,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会涌入一线城市寻找就业、创业的机会,原因就是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同样的岗位,付出同样的辛苦,在北上广可能会有更为丰厚的回报。但是如果可以实现远程办公,那么情况就会不同了。假设一家互联网公司招人,坐落在杭州市,薪资可以高达200万年薪,而应聘者由于身在他乡不能应聘。但有了远程办公,情况会大相径庭。当物质空间上的流动消失了,不平等也会加剧,但科技注定会增加不平等,不是远程办公增加不平等,而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已经增加了不平等。 远程办公带来了时间上、精神上及物质上的解放,这三种解放可能会使人的行为决策方式产生改变。我们无法判断,社会上是会出现更多的工作狂,还是会出现更多会生活的人。从家庭来说,是因为生活休闲更多变得更和谐,还是因为工作加剧家庭矛盾?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国家所营造出来的安全感与之密切相关,如果人始终处在一个物质生活安全感不强的状态,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 远程办公带给社会直接影响,同时社会对远程办公也会有反馈。在一个社会里,财富观、健康观等深层次文化理念会影响个人对工具的使用。 如果只是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工具,可能会使人们把自己变得更像工具,而不是更加注重人自身。 由此衍生到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如果个体越来越多,住房只需要设计30平方米的公寓供个人使用,还是需要更大的家庭、更多的生活和休闲的设施? 远程办公对整个交通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国内的通勤交通占全部出行比例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实际上在国外一些城市的话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一个是我们双职工的家庭比较多,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远程办公的比例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值。 因此,有人认为,远程办公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大范围流行,所以对城市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远程工作者的需求本质上是人的需求,城市社区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但这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远程办公的未来之路 虽然疫情的发生让许多企业都尝试了远程办公的模式,但真正大规模地实现远程办公,在短时间内还是不太现实。因为远程办公不仅仅是在家或其他什么工作场所办公那么简单,而是有一系列的生态链的变化。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形成新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生活场所成为工作用途的空间,二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公共空间不断侵蚀私人空间,我们的工作空间变得更加数字化和具有"便携性"。你可以边吃早饭,边参加公司的早会,也可以一边陪孩子上网课,一边与客户谈合作。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你可以在深夜回复下属的邮件,那么在远程办公模式下,这些都将成为常态。 ●对群体形态与权力结构产生影响。做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个有50个人参加的会议,传统开会方式与场所会对领导的座位、桌牌等有严格规范的安排,每个参会者都会关注到主席台或发言席的仪表、形态以及状况,每个临时离席者都可能会受到全场瞩目,但是远程会议只需要个人在线并连接,临时离席、掉线可能都不会被发现。这对于那些极看重领导权威的管理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不再占有办公场景之内最优的位置,每个人在线上都是平等的。 ●新的身份与关系形成。网络空间打开新的数字工作空间,在线工作时,人们的关系可能是介于朋友、同事、網友之间的一个形态。如果远程办公形成一种趋势,我认为人的社会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字化程度会相应递增。 ●新的消费需求出现。当远程办公导致人的移动频率降低,那么线下的消费可能会随之降低,在线消费则会上升,如果因为视频、语音等对视觉的需求走强,那么味觉和触觉的需求则可能会减弱,比如对面膜、香水、时装等的消费。从另一方面而言,如果我们对办公室职业装的需求降低,对在线办公的美颜效果、"工作皮肤"也可能会成为一种远程办公平台的增值模式。此外,涉及在线协作的文档、数据、图表等工具性平台、插件等可能逐渐成为标配。 ●新的个体状态诞生。以前我们说"今天你不用来上班了"一般是指你不用到公司打卡了,那么远程办公流行后的"今天你不用来上班了"到底是指什么?是指"不用上线""不用登录系统"还是什么?或者说"上班"已经成为过去式?那么相应的线上打卡工具、考勤工具也会随之消失。 ●新的仪式感亟待形成。远程办公可能让办公的"仪式感"消失。像qq上线"咳嗽"两声的系统提示音一样,或者像打卡机或门禁卡一样刷一下就"滴"一声,这都是来自数字生活或日常工作的仪式感,但目前远程办公的仪式感尚未形成。因此,在"得企业文化者得天下"的商业环境下,远程办公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这对于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们还是依靠城市红利、户籍、教育福利、住房等价值在维持,即使数字生活可以存在于水平桌面上,个体的肉身最终也还是要栖息到"房间"里,所以从以上的这些角度来讲,传统的职场边界仍旧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远程办公之路究竟还有多远,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