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利用模型帮助现在的你种下一


  #日更写作# 第7天
  今天是植树节,朋友圈不少人都在发这样的一句话: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也经常被引用在一些畅销书和文章中,可以说很励志、很正能量的一句话,印象前些年自己也有在朋友圈分享过。
  其实这句话的逻辑和道理每个人肯定都懂,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种时间因果而已。
  如果只是这样简单,那这句话说好听就是一句"鸡汤",说不好听就是一句"废话",并没有指导性的意义和价值,而往往潜台词就变成了"我知道了种树要趁早,但是就是做不到或不知道怎么去做"的疑惑。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种树"当作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或行动,所以把这句话展开并深入剖析,再借助一些方法工具,或许我们才有可能解决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由这句话引申出来的要素,可以通过"5w2h1e"分析思维模型来罗列:
  Why:为什么而做……
  What:目的是什么……
  Who:涉及哪些人……
  When:何时做……
  Where:实施场所……
  How:如何做……
  How much: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
  Effect:预测未来结果、效果……
  这一系列的要素或问题,其实都是做好任何事情会涉及到的,而现实往往会比这个更复杂。
  这个思维模型是前些年自己做项目管理和企划时,最经常用到的,屡试不爽,确实也能大大提高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前几天我有写过一篇文章《让你受益终生的底层思维模型(一)》里分享的第一个底层模型,也是对于思维模型的层次分类——"魂道法术"。
  而5w2h1e这个模型只是被分到"术"的层次,因为它是在解决层面和效用方面有局限性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模型更可能的达到的是把事情做的更快更好。
  因此,接下来需要借助的另一个模型工具,如文章标题所示的——G.R.O.W模型,也是《高绩效教练》这本书里所介绍的核心内容。
  它在我的分类清单里是分在了"法"的层面,也就是适用性和效用性更高些,几乎可以用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到很多问题,而这个模型最开始也最多被用于教练辅导的领域,且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具体来看下这个模型的具体定义和关键原则内容:
  ※目标(goal):
  要实现什么目标?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具体的指标吗?
  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你能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
  ※现状(reality):
  现状是什么?
  有哪些事是你觉得特别心烦?
  你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都有谁与此相关?
  ……
  ※选择(option):
  你有哪些选择?
  有哪些方法可以来解决问题?
  类似或相同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见过别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还有其他办法吗?
  ……
  ※意愿(will):
  打算怎么做?
  何时是下一步行动的最好时机?
  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
  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需的?
  ……
  在这四步中,都是在通过提出问题来探索思考寻找方向和答案,大部分问题其实也涵盖了"5w2h1e",也可以说是其进阶版的模型 。
  第一步的问题,是为了激发自己或他人对目标的感受;
  第二步的问题,是为了更清楚当下的处境和事实;
  第三步的问题,则是在尽可能挖掘更多"第3选择"的想法并明白原来还有这么多解决方案;
  第四步的问题则是在寻求搜索资源和支持。
  也就是说,前两步是为了搞清楚所处的现状,后两步就是在建立自我责任,这四个步骤也构成了G.R.O.W辅导的关键原则。
  以上内容主要是希望帮助你建立起一个概念和思考框架,并能尝试将一些问题放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思考,很多时候往往好问题比好答案更重要。
  在我知道这个模型之前,其实有接触过类似的方法,由于这些年我习惯了每年做总结和制定年度计划,所以会经常使用类似的方法工具帮助自己,甚至会进行自我辅导,也起到一定的实际效果。
网站目录投稿: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