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效率倍增的底线工作术


  元信研究部书摘整理:《底线工作术》
  作者:吉越浩一郎,1986年进入(德国)黛安芬国际公司日本分公司(黛安芬为著名内衣品牌),创设"清晨会议"、"不加班日"、"集中时间带"等重视速度和效率的独特制度,带领黛安芬日本分公司连续19年业绩、获利都持续成长。
  为什么办公室里,各个专案、工作的效率总是零零落落,需要靠无数的加班时间才能追赶完成?什么方法,可以让会议、工作,紧凑进行,而且创造最大的效益?
  日本白领阶级的工作时数,可说是发达国家中最长的。许多企业的员工加班时间每年超过2450小时。日文中的"过劳死"成为国际用语,说明日本上班族处于非常残酷的工作环境下。然而数字也显示,日本人超时卖命工作的产值却不高于其他国家;换句话说,他们工作的效率特别低,所以时间永远不够用。吉越浩一郎归纳日本企业工作效率低落的原因大致有三类:
  1.花太多时间在不必要的工作上
  世界闻名的丰田式管理,可证明日本的蓝领阶级工作效率之高,也表示日本人的工作可以更有效率。工厂生产线的流程,会让效率不佳的人面前堆满无法处理的半成品,问题出在哪里,一目了然。然而,白领阶级工作上的"半成品"很抽象,未完成的工作到底有多少,外人看不见,上司很难掌握状况,不知道效率问题出在哪里。大多数人花太多时间去处理不是那么必要的事项:报告、联络、商量讨论、等待指示、说服对方、会议协商等,结果反而没时间处理自己的主要工作。
  这类问题主要来自组织过于庞大繁杂,决策核心跟工作现场的距离太远。只要管理团队有心,设法改变组织架构、疏通管道,大多数问题应能迎刃而解。
  2.上班时间无法集中精神工作
  在大办公室工作,电话声此起彼落,随时会受到周围人的干扰,员工不知不觉就加入他人的闲谈圈中。由于白天被电话和杂谈打断的工作情绪很难恢复,结果就只能在下班后继续加班,来处理真正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造成生产力低落的恶性循环。
  黛安芬日本分公司为此订下午餐后两个小时的"集中时间带",这段时间内全公司上下都遵守不交谈、不走动、不打电话的规则,留在座位上集中精神处理自己的工作,而且也告知业务往来的对象,请配合不要在这时段打电话,尽量改用电子邮件。这个制度的效率非常卓越。为能在这时段专心工作,大家都提早在早上联络沟通。结果,进办公室先泡咖啡、吃早餐、闲晃的人都消失了。每个人一大早进来,就赶忙联络重要事项,免得影响下午的工作。等员工都养成习惯之后,大家都能准时下班了!
  另外也有些公司创设类似图书馆的"集中区域"制度,设立禁止交谈的办公室,让必须专心工作的人能随时利用。用特殊的空间而非时间来区分,也同样能提升效率。
  3.决策速度太慢,影响日常业务
  单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仍嫌不足,若大大小小的杂事都需仰赖上司作主,而管理阶层却迟迟不能下决定,无所适从的员工生产力再高,也只是空转而已。企业组织越大,管理阶层做决定就越慎重,顾虑太多,往往无法迅速下判断,导致员工枉费时间等待,连日常业务也无法顺利推动。
  这类问题必须从决策核心阶层的心态调整开始作起。为求速断速决,主管在遇到河流时,二话不说就率先跳下去,而不是花时间去找船、找桥梁来过河。河水的温度、深浅等,很多事情得亲身跳下河才能体会。若真能游到对岸,就表示已迅速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即使最后发现凭自己的能力游不过去,回头上岸至少还能从失败中得到许多资讯。不拖泥带水的快速决策,连带提升部属的工作效率,比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去做评估、开漫长的协调会议,更能振奋人心士气。
  □工作速度可再加快
  对很多人来说,必须完成的工作就是这么多,即使削减不必要的作业,集中精神工作、上司也能尽速下决定,还是有很多非做不可的工作在等着,不提高工作效率是不可能在上班时间内做完的。
  每个人当学生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吧?上了一个学期课都读不完的课本,倒能在考试前开夜车一个晚上就读完。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认为用很多时间慢条斯理地仔细去做,工作、决策的品质会比较好,也比较不容易犯错。事实上并不尽然。举例来说,若把一份文件交给秘书,告诉他要在下个月开会前准备好,他会花整整一个月像绣花似地做出来,还是会晾在一边到几乎忘记它的存在,直到开会前一刻才匆忙准备?
  你一定会说:即使他愿意花一个月时间去绣花,也没这个必要!没错!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当一个人手上能用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非完成不可的工作又很多的时候,就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地,拥有大把时间的时候,工作效率反而掉到谷底。
  人是倾向怠惰的动物,当工作的期限是"下周"、"本月中旬",甚至"尽快"这种不明确而看似遥远的时间时,通常都会被摆在角落里不予理会;但若是必须在"今天下班前"、"明天中午"交出的工作,就得不顾一切地设法赶出来。所以若要提升工作效率,首先就要给所有的工作都定下一个明确的"底线"(deadline),同时,其内容最好明白详尽到"谁"、"做什么事"、"几点之前"都很清楚。如此一来,这个目标就变得非常明确而无法推托遁逃。
  此外,所定的期限也是越短越好。基本上,除非遇到特殊状况,否则最好把底线都定在"明天"。因为每个人都得同时进行许多项工作,有些工作进来得早、有些来得迟,有些期限长、有些期限短,有些比较重要,有些比较不重要。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性质,若依内容和期限来一一分类,反而会被复杂的分类法累死,更没时间去处理工作了。
  所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根本不分类,依照工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处理,精力全部集中在现在摆在面前的这件事情上。在事情发生的瞬间就立即着手处理,当场处理完毕归档,你将会发现这是个最有效率的方法。
  俗话常说"狗急会跳墙",人同样在被逼到墙角的时候,就会发挥出难以置信的潜能;如果不准加班的决心够坚定,被迫在下班前完成工作的压力,就会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相反地,若工作发生的时候被摆在旁边不立即处理,完成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
  □速战速决的决策
  企业主管置身于工作流程的上游,若决策速度太慢,不能当机立断,势必影响部属的工作进度。不知何去何从的员工动弹不得,浪费许多时间等待上司作决定后才能行动,甚至因此失去先机。
  例如,某位员工觉得有必要亲自去某地出差,去请示上司,结果却迟迟不下来,他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准备动作,工作也无法继续推行。而他的主管为何不能当场同意派他出差呢?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决策者跟工作现场的距离太远。员工判断有必要去当地出差,他的主管若拥有同样的判断资料,基本上也会同意部属出差。然而他无法当机立断,很可能是因为手边没有足够的现场资讯来帮助他作决定,部属觉得必须出差的种种原因,上司并不都很明白;换句话说,主管跟工作现场的距离太远、沟通不良,在资讯交流上出现了问题。
  第二点,可能主管手上还有其他资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能够看见其他部门的状况,是部属无法掌握的。当然,主管会有不同层面的考量,但跟部属工作有关的资讯,本应及早公开。不愿开诚布公跟部属分享资讯的主管,大多是工作能力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越没能力的上司越需要隐藏资讯。他必须用部属不知道的资讯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保护自己不被看穿。需要依靠资讯的独占,而非工作能力来维持上司的权威,恐怕不能算是称职的主管。
  第三点,若能设法提高企业内全体的共识,也就能提高主管的判断力,帮助主管立即下决定。当企业内已经有良好的共识,看问题的时候是黑是白也都早有定论,那么无论站在任何人的地位来看,都能清楚看出这位员工是否有出差的必要,主管也就毫无犹豫的余地了。
  综观以上三点,其实就是"沟通"的问题。企业内沟通良好,部门内纵向沟通、部门之间横向沟通,以及全体员工共同的认知都能够一致,管理阶层就能够速战速决地作决策,部属也不需苦苦等待上司裁量,省却许多无形浪费的时间,工作速度自然能够加快。
  □用会议来推动工作
  白领阶级都有很多被迫开无聊会议的经验。大家一定都觉得耗费宝贵的时间去开无聊的会,还不如专心作自己的工作来得更有效率。某些极端的人甚至主张"会议是万恶的根源"呢!
  但是,问题其实并不出在"会议"本身,若能善加利用,会议其实是主管推动工作效率的好帮手。尤其前面一再提出的"沟通"问题,是提高效率的根本。正确而有效的会议,能帮助员工共享所需的资讯,建立共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会议的过程和内容是最大的关键。
  如果没有明确的决定、具体的指示,开了半天会结束之后,成员都不知道到底为何而开会,这样徒劳无功的会议,当然对提高工作效率一点益处都没有。例如,工作报告这类直接交给上司即可的内容,不是会议的目的。会议主要是用来推动"今后"的工作,而非确认已结束的工作。
  日本黛安芬公司内每周一清晨八点半的会议,是一个星期开始的第一件事。主管由充满紧张感的会议来给部属加压,质询工作进度,找出可能产生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用"不接受任何借口"的态度,要求当事者"明天之前"交出改善成果。
  如此一来,前述的"底线"管理就能够帮助主管,把会议变成业务战线的最前线,所有变数都摊在桌上,当场作决定,并且订下具体的完成期限。只要做好目标管理,不需一一管理部属的工作内容。因此,主管应该掌握的第一个重点是:基本上,会议是用来做决定,而非互相商讨的,"议"而不"决"的会议,只是白费时间而已。
  此外,会议也是训练员工用"理性"而非"感性"思考、用条理和根据去说服对方的最好场所。主管应该要求担任某项任务的负责人,彻底思考整个工作流程,会议前事先准备好自己的结论,然后在会议中考验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如此磨练出来的人,能够培养出较长远的眼光,能以理服人,并且不容易情绪化,很快就会成为优秀的经营管理干部。
  □维持紧张感的两个轮子
  用"会议"来建立共识、决定目标,此外再加上"底线"期限,提升工作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以"设定底线"来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长期持续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因此,推动部属们工作的"做决定"会议,用以随时追踪白领阶级不易管理的工作进度,维持企业内适度的紧张感,至少应该维持每周—次的开会频率,不能中断。一旦停止开会,效率马上会低落下去。
  事实上,企业内即使有想要逃避压力、讨厌会议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底线会议的确有其效用,再也没有人会认为这种会议浪费时间。只要能持续下去,白领阶级的工作效率,就能维持高水准。■
网站目录投稿:香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