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写进了不久前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被认为释放出强烈信号: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掐尖"择优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 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尚未在小升初阶段实行"公民同招",但媒体调查发现,这项旨在确保招生"客观公正"的改革,对家长而言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愁者,实行"公民同招"后,自己的孩子不能再通过择校进入质量较好的民办学校;喜者,自己的孩子小学阶段学习不好,实行这一政策后,不用择校也有进入优质民办学校的机会。"愁"也罢,"喜"也罢,说到底,还是源自部分家长对政策调整的不适应和对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其实,家长大可不必为此焦虑。 首先,家长要切实认识到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从本质上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普惠性教育,而非培优教育,更不是掐尖教育。然而,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自身利益,打着自主办学的旗号,公然跨地区、跨范围"掐尖"招生,以此来换取所谓的高升学率。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掐尖招生,不但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还加重了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负担,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其目的就是制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提前不同步招生的"掐尖"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其次,家长要对民办学校进行正确评估。一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除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学校管理外,生源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生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入学考试跨地区、跨范围招收的尖子生,二是由社会培训机构输送的优秀特长生。许多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之所以升学率高,就是因为优质生源。 民办学校的掐尖招生行为,不仅误导了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挫伤了当地公办学校的积极性,导致区域教育评价失衡。家长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再次,要相信政府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决心。不可否认,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不仅存在地区差异,也存在校际差异,这是造成民办学校掐尖、家长择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为实施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各地做了大量工作,如集团化办学、薄弱学校改进工程、优秀教师对口支教政策等。相关部门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好每所义务教育学校上下功夫,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消弥家长择校的强烈愿望,从而将"公民同招"的政策落到实处。 需要指出的是,实行"公民同招"和"摇号招生",并非遏制民办学校的发展,也并非否定民办学校已经取得的办学成绩。实施这一政策后,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可能会失去原来的招生"红利",失去生源优势。对民办学校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要另辟蹊径,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内部管理、教师培养上下功夫,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教育需求,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