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曾轶可现象反映了一种整体焦虑


  非常遗憾,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只是游走在艺术的边缘,还算欣慰的是,我们试着为曾轶可提供了一个舞台。同样地,曾轶可现象并没有掩盖其她女孩的个性光芒,这些"美丽新声"们就是一部多彩的合唱,她们是明天的太阳,照耀着我们的未来。——Psy525.cn
  从03年超男、04年超女,到07年快男,我坚持一条原则,比赛其间绝对不对任何选手作出任何评价,今天破一回例。
  按照09年早已设计好的快女游戏规则,昨晚曾轶可离开了这个舞台。我们主办方不能决定谁去谁留,因为我们把权力交给了三方评委。请注意!是三方而不是某一方。
  我个人喜欢、支持曾轶可,但同时我认为她昨晚的离开也是正常的结果,虽然觉得遗憾。因为我更支持赛制,曾轶可的离开说明这还算是一个谨慎的赛制。
  至于评委,任何个体都可以发表自己的音乐观点,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提供一个包容大度的舞台,也许过程中有些小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检讨总结的。但我始终认为,尽管可以持有不同观点,可以拥有你自己的音乐认识逻辑,但评委是所有选手的评委,不应该成为某一个选手的敌人或者粉丝,这些加强的情绪应该适当地予以控制。
  这一切来源于多少年出一个的曾轶可。
  过去几周,围绕曾轶可舆论汹涌,其中有很多议论,一是"背景论",二是"走音论"。前者不值一驳,自己去摸摸脑壳,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晓得制定,不晓得遵守,还办什么选秀?早就被妈妈喊回家吃饭去了。这里主要说一下"走音论"。
  什么叫音乐什么是歌唱?我是个门外汉,那是教科书的事情。我小时候的课本说,一切艺术包括音乐来源于人民大众劳动时的精神活动,涂鸦或者哼唱······可以肯定,许多被视为珍贵文化遗产的山歌,是不符合现在的音乐规范的。可是现在有一帮号称音乐专家的人,拿曾轶可说事,拿几个和弦说事,仿佛他们家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他们的做爱声,他们吃饭的吧唧声,一切都那么字正腔圆沁人心脾。而另外一个孩子,写着心里的诗歌,抱着廉价的吉它,哼着想唱的歌儿,竟然变成了犯罪。
  你可以批评她的唱歌技巧,可以讨厌她的音色,但没有权力说她没有资格唱歌。
  我们显然也没有企图用一个选手误导音乐的阴谋,她是十多万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况且大众也有自己的判断。
  和所有艺术一样,音乐是要打动心灵的,打动自己,然后打动你想要沟通的世界。在这个时代,艺术的堕落除了商业的压迫原因之外,最大的对手就是教科书和所谓权威。他们一直企图设置技术的门槛,使得常人无法达到,然后他们可以长久地占有舞台为所欲为。
  也是权威说的,历史上对文化艺术的反动大都是带着缺陷甚至惊世骇俗的、可笑的、稚嫩的,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但正是这些坚强真实的嫩芽,使得这个世界充满挣扎向上的惊喜。
  我为什么要这样恶毒地看待这种批评?因为最近的事实表明,对曾轶可的批评完全超出了专业范畴,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用技术的大棒导引着服从经验的大众,他们很清楚地表达了曾轶可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个舞台的意愿,而不是"唱歌是否走音"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这里,话语权力凸显出来,一切都在围绕我们熟悉的权力角逐而展开。
  这一回,支持、力挺她的竟然主要来自文化高端人群,包括一些著名作家,这是颇令人思量的。围绕一个表现出一些小天才的小女孩的争论之所以如此激烈粗暴,其实反映了社会对艺术生存、创新、发展的整体焦虑。所以有时候我又理解、原谅、感谢那些激烈的言行,因为我自己也很纠结。我深感一个媒体平台力量的渺小,何况一档节目,它难以承载全部。加上当代传播将技术虚拟性传染给了内容,有时候显得百口莫辩。
  平心静气下来,我们都可以想一想,都可以反省一下自己。非常遗憾,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只是游走在艺术的边缘,还算欣慰的是,我们试着为曾轶可提供了一个舞台。同样地,曾轶可现象并没有掩盖其她女孩的个性光芒,这些"美丽新声"们就是一部多彩的合唱,她们是明天的太阳,照耀着我们的未来。
网站目录投稿:寒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