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那个无情的社会缺的不就是情么


  试说真、假二玉
  红楼人物
  红楼梦中,有甄(真)、贾(假)两个"宝玉"。那么,这两个宝玉是什么关系呢?
  1 假玉真情
  贾宝玉是一个叛世逆俗的人。他有一些独特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想法。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清爽,男子浊臭。说四书、五经都是杜撰而来,谈论"仕途经济"的便是"禄蠹",如此等等。他与传统的观念格格不入,因此被看做异类、不肖,从而招致鞭笞和毁谤。
  可是,他又是那样一个灵秀的人。在女儿堆中,是那样聪敏、细致、体贴。除了与知己黛玉之情,还对众多的女儿怀抱深切的同情与体贴。
  说到"情"的形象,书中有两位:黛玉和可卿。十二钗中,只有这两位来自仙界。那么,这两位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黛玉的意象,是绛珠(情泪之所凝),是情之"精魂",代表着爱情;而可卿的意象,则是"情天情海",是一种弥漫无际的感觉,代表着"古今之情"。爱情是专注的,只对黛玉一人;而"古今之情"是广博的,是对所有女儿(可卿就是其缩影)的。可惜,两人都早早返回仙界了。
  这个"黑洞"般的现实世界,有着异乎寻常的毁灭能力,足以扼杀一切美好的东西。女儿世界如琉璃那样的纯美,却又如琉璃那样的脆弱(在我看来,"琉璃世界"亦可代指女儿世界)。一个个可爱的女儿,都最终被推向了毁灭的境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岂只是黛玉的多愁善感?!
  假玉是情痴,而且是执迷不悟,警幻、秦钟都无法点醒他(冥顽不化,倒也是"石头"的特性)。这就是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有灵性,且顽强。
  2 真玉不情
  《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书中有这样一段表白:"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场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在我看来,第一回表面写甄士隐和贾雨村事,实则大有深意。
  我们知道,石头所记,其实就是一场"梦幻"。作者唯恐读者忽略,又接着强调道:"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作者"将真事隐去",但"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传者"。可见,作者就将这"真事",隐于这一场"梦幻"当中。作者正是借"假语村言",在碌碌风尘中,感怀这些"闺秀"的。
  所谓"识通灵",以我的理解,当为"失通灵"。
  第二回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显然,那块灵玉是在假玉身上。也就是说,石(假玉)有"通灵",玉(甄玉)无"通灵"。这是两者的一大区别。
  为什么说真玉"不情"呢?所谓"不情",在我看来,则意味着对"前情"的否定,即所谓"觉今是而昨非"。如同秦钟临死所言:"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遂将"情"字抛开,从此身陷红尘淖泥。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石头为"声色货利"所迷,渐渐失去了灵性。假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宝玉最后可能是丢了,所以脂批中有"甄宝玉送玉"之说。这也是一种隐喻。
  "石"失"通灵",遂成"玉"。可是,世事无常,不久家遭巨变。他从温柔富贵乡中,一下子跌到了社会的最底层。红尘繁华,终是南柯一梦。
  3 真假之间
  以假玉之眼,可观"千红一哭";而以真玉之眼,则可观家族兴衰。在我看来,甄家的事就是所谓的"真事"。贾家可以说是甄家的一面"镜子"。但是,这面"镜子"却又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否则就不是"真事隐"了),而是通过一种较为曲折、隐晦的方式来叙写,如脂批所言:"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倘若能够"取其事体情理",则"真事"还是有迹可循的。以我的推测,大致是这样的:
  (1)在甄家有一位"宝玉"和一位亲戚家的姐妹(暂且叫她"真钗"吧)。两人青梅竹马、相爱甚笃,如同假玉和黛玉一般。
  (2)两人渐渐长大。"真钗"慢慢由纯情、天真,而变得越来越圆融、世故(在"兰言解疑癖"一节中,宝钗一席话说得黛玉"心下暗伏",此后便是钗长黛消);宝玉亦沉迷红尘,不再是情痴情种了(以可卿、秦钟之死为象征,表明情已殇,"情种"也就不复存在了)。
  (3)由于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后来发展到"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对应于贾府抄捡大观园),属于"自杀自灭"的阶段。
  (4)二人成婚。由于前80回未写,因此宝玉具体是在什么情况下成婚的,就很难说了。
  (5)朝廷里的靠山一倒(以元春之死为象征),甄府遂被抄家。这次抄家才真正是"从外头杀来"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随后,"树倒猢狲散",最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6)宝玉最后可能沦为乞丐("展眼乞丐人皆谤"。脂批云:"甄玉、贾玉一干人")。富贵荣华,终是南柯一梦。
  (7)因这一段荣辱盛衰的经历,再加上僧道的点化,梦醒后的宝玉终于"悬崖撒手"(可能类似于甄士隐的"悟空"过程,那一段对《好了歌》的解注就是最好的诠释)。
  4 "补天"之说
  这本是一块补天之石,足见其良才美质。但是,命运却没有安排他去"补天",而是给了它另一项"使命":为闺阁昭传,为人间传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在"补天"。不过,补的却是"情天"。因此,就将它放在了青埂峰下。
  古代诗人赫西俄德说到人类世纪的传说时曾慨叹道:"唉,假如我不是生在现今人类的第五代的话,假如我早一点去世或迟一点出生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现在正是黑铁的世纪。这些人完全堕落了,他们日夜忧惧,不得安宁。神不断地给他们增添新的烦恼,而最大的烦恼却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父亲不爱儿子,儿子仇视父亲,主人不愿款待他们的朋友,朋友之间也互相憎恨。即使兄弟之间也不像从前那样坦诚相见,充满仁爱。白发苍苍的父母得不到尊敬。老人们不得不忍受着可耻的言语并备受打击。啊,无情的人类啊!你们怎么忘了,神早晚是要给予裁判的。你们为什么全然不顾父母的抚养之恩?处处都是强权者得势,他们心里恶毒地盘算着如何去毁灭对方。守约善良和公正的人得不到好报,作恶者却飞黄腾达,倍受光荣。公平和克制不再受到敬重。恶人侮辱善人,他们说谎话,赌假咒。实际上,这正是这些人如此不幸的原因。不和与恶意的嫉妒追随着他们,使他们眉间充满了忧愁。从前美满和尊严女神还常来地上,如今也伤心地用白袍裹住美丽的身体,回到永恒的神世界去了。留给人类的只有悲惨,而且这种悲惨的状况却看不到尽头。"
  简而言之,黑铁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情",很类似于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那个社会。表面的繁花似锦所隐藏的,却是一个"悲惨世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黛玉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在那个社会却无法生存。她是"世外仙姝",人间却无法容她啊!"情天"已倾,是到了该补的时候了。
  5 结 语
  在我看来,这块石头是用来补"情天"的:在那个无情的社会,缺的不就是"情"么?
  可是,这块石头虽然通了性灵,却还没有彻悟。由于未曾经历过尘世荣华,总觉得有些遗憾。于是,上天给了它一次机会,让它下凡历世。经过一场红尘大梦,享尽了荣华,又历尽了沧桑,终于悟到红尘乐事如同梦幻泡影,唯有真情真性才是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在历劫之后,遂自甘堕落于情根(青埂)。
  欲补情天之石,自然是"情"了;石头化玉,失其本质,则导致了"情"之缺失,即为"不情"。所谓假玉真情,真玉不情,即是此意。
  石因"思凡"而入世,由"悟空"而出世。由"石"而"玉"(即本书开头的"幻术")为入世,由"玉"而"石"(即"复还本质")则为出世。宝玉乃神瑛下凡,亦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过程。真、假二玉本为一人,只是处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状态罢了。
  可是,这一场红尘"幻术",谁又能够躲过?!泯灭了真情,迷失了真性,又有几人能够找回?!
网站目录投稿:问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