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正在复苏中,但有些业态,还不敢醒来。 日前,赢商大数据对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商业面积≥3万㎡的2658个购物中心的数据监测显示: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零售商业地产集体迎来了久违的客流高峰。其中70个典型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五一期间平均日均客流高于清明假期46%,全国客流恢复至疫情前66%。 且不论是压抑多时的消费欲驱使,还是一大波消费券的刺激,商业的复苏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但以线下体验为主的儿童娱乐业态,似乎连"重启键"也还未按下。 赢商网了解到,目前大部分购物中心儿童娱乐业态并未完全恢复,而根据已经恢复部分门店营业的品牌反馈,客流和业绩表现,都有点惨。那么,重压之下,儿童娱乐业态该何去何从? 当下:客群特殊、线下局限 恢复难上加难 相较于其他业态,儿童娱乐业态的恢复首先受限于其受众群体。虽然春暖花开之时已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出门"放风",但在疫情还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之下,对于室内游乐场所,家长们还是有所顾忌。 部分已恢复营业的儿童业态品牌的门店数据,直接地反应了市场及消费现状: 4月29日,奈尔宝家庭中心官微正式发布消息:全国奈尔宝归来。在经过一周的恢复试运营之后,奈尔宝全国6家门店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全面恢复。据品牌方透露,在门店限流管控之下,五一期间每天平均客流量为疫情前的50%-60%。 卡通尼乐园负责人方立宸告诉赢商网,截至5月6日,卡通尼恢复营业的门店数量为68家,但恢复状况并不理想。"所在商场运营能力比较好,恢复比较快的门店,客流业绩恢复6成左右。但差的商场只能恢复1、2成。" 儿童乐园连锁品牌"多多淘"总经理李翔也表示,门店的恢复情况和商场本身的竞争力息息相关。截至目前,多多淘已有30多家门店恢复营业,但业绩表现相差悬殊。"恢复不好的只有1、2成,目前状况比较好的可以恢复到疫情前7、8成,门店所在购物中心都是原本就比较有实力的。" 除了客群之外, "高度依赖线下,线上转化难度大"的行业属性也限制了儿童娱乐业态的自救和复苏。"室内儿童乐园,其根本还是线下体验,这一行业会长期存在,就看这次如何度过难关。"李翔如是说。 未来:提升消费者粘性 思考多元盈利模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聚焦到儿童娱乐业态而言,如何在疫情的重创下平安活下来?如何在疫情之后活得更好?思考和行动,迫在眉睫。 ·从品牌运营看:加强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粘性,将成为主要着力点。 对于目前恢复营业的门店,"加强防疫措施"无疑是重中之重。奈尔宝在试运营期间针对入场名额、室内外空间消毒清洁、上岗人员防护清洁、餐食的严格把控等方方面面,执行了"7重升级防护",以确保小朋友的全面安全。奈尔宝负责人告诉赢商网:"虽然严格控制人流,但是恢复以来客单价有所提升,良好的体验感之下顾客的办卡热情反而变高了。"对于已经办卡的会员,奈尔宝在宣布恢复营业的同时,也官宣了卡券延期说明。 放眼陆续恢复营业的儿童娱乐业态,门店的消毒防护、线下优惠活动引流、新会员的吸引、老会员的维护……种种举措都是在迎合当下及未来消费需求的同时,加速品牌的复苏。 ·从发展方向看:儿童娱乐业态将更多思考多元化盈利模式,选择优质、实力购物中心进驻。 疫情倒逼之下,不少企业开始思考当前的盈利模式以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多多淘总经理李翔认为,儿童娱乐这一业态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依赖线下体验的行业特性也不会因此而转变。但在盈利模式上或会出现"多业态化"、"泛儿童化"的变化。"我们会考虑利用会员优势,增加服务内容,可以做一些儿童业态下,细分业态的跨界。" 从近年来的市场表现不难看出,"儿童娱乐+亲子餐厅"、"儿童娱乐+儿童零售"、"儿童娱乐+儿童教育"等多种儿童产业中细分业态跨界融合的模式,已成趋势。除了本文提及的奈尔宝家庭中心、卡通尼乐园、多多淘之外,MELAND、奥飞欢乐世界、粒粒堡等品牌也在一直在探索多业态融合模式。未来,这样的多元业态组合或将成为行业风向。 同时,经过此轮冲击,各业态在恢复的同时也伴随着门店的调整,儿童娱乐业态亦是如此。除了优化自身来提升抗风险能力之外,未来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品牌商经过这次疫情冲击之后最多思考和探讨的事情。 赢商网了解到,疫情期间很多国企、外资背景的购物中心,都主动对停业的商户给予了租金、物业费全部减免,如宜家荟聚、永旺等等。加上恢复期间凸显出的竞争力和运营能力,未来品牌拓展将会更多考虑与此类优质地产商合作。 -结语- 儿童娱乐业态等体验类业态的全面恢复,也将代表着商业的完全复苏。就现状而言,6、7、8月份将进入品牌重新发力市场并观望市场反馈的阶段,预计三季度后将有一波品牌进行门店调整。 5月16日,上海市教委发布开学通知:小学一、二、三年级以及全市公办幼托机构,将于6月2日返校开学。学生复课,是否会给儿童娱乐业态带回流量? 重启键按下,行业洗牌还在继续。强者恒强,终将由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