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有效朗读,指学生通过朗读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很难想象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又在哪里?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朗读里。我认为,语文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做到"三读"。 1.课前预习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出"问题",并加以圈画。 2.课堂引导读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很重要,不可忽视。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性都是蕴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的。要使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去认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教师的讲析固然重要,但同时不能忽视讲析的范读。教师精彩的范读,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以读促讲,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张田若老先生说得好:"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这样的观念――第一,创设情境,想象朗读与配乐朗读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之中,然后再让学生跟读。第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朗读时不但注意语气、节奏、重音、抑扬顿挫,体会到作者遣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朗读形式。齐读、轮流度、花样读、分角色朗读与表演朗读相结合。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及时给予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指出,读得好的地方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文本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氛围民主轻松、活跃热烈,长期坚持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课后品味读 学完一篇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回过头再仔细地品读课文。一品课文的谋篇布局,二品课文的遣词造句,三品课文的感情表达。在这样的品读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加强他们对情感的把握。 除此以外,我还针对不同的文章、文体和不同的课型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有声阅读课堂教学思路: 即以"初读(感知主要内容)──美读(多种形式朗读)──精读(突出重点段落)──品读(赏析好的语段)──悟读(生成内心感悟)──拓读(拓展延伸相关内容)──诵读(熟读成诵、内化于心)"为基本操作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实践,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开始热爱读书了,开始尝试创新朗读方式,总是能够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总是能够在不断的品读中生发出新的感悟和独特的体验。他们开始试着去赏析文字的魅力,脱离了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死知识,并且开始主动去拓展自己的阅读,主动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名著去读去悟。学生的朗读水平也逐步提升,朗读的习惯逐步养成,审美情趣也不断提高。 传统阅读只能根植课堂,一旦脱离课堂便无法实行。除了线下朗读教学以外,我还坚持利用微信群对学生进行线上朗读训练。朗读的素材全部引自互联网,形式是组织学生建立"有声阅读"的微信群。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要有一部联网的手机即可完成阅读。 组建好了微信群,通过一周左右的培训、选拔,教师选定一两个宣传员和领诵员。每天群宣传员不定时的推送名家名篇、原创等短小精悍的美文佳作。篇长控制在1―3分钟之内,以1分钟左右文字为主。宣传员选取语段的过程是对文本信息再加工、处理、提升的过程,也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过程。领诵员用自己饱含深情的朗读为其他成员示范朗读,这样既能培养一批收集整理文字和朗诵方面的佼佼者,又能真正激发全体成员朗读的热情,掀起朗读的浪潮。教师打开语音条即可从领诵员的朗读一直听到最后一条语音条。这样既方便聆听,又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大家普遍的优缺点并对大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学生们能够及时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整改,这样每天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易于发声、乐于发声,从而达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教的目的。 微信群的维护很重要,很多学生三分钟热血,起初因为感觉新鲜好奇,随着其他同学一起凑热闹,时间久了,新鲜感消失,他们就开始销声匿迹。仅有几个热爱朗诵的学生能够靠着自己对朗读的执着坚持下去,这时教师就要对全体成员进行激励。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 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发送的语音条教师一定要尽快听完并作出评价,好的地方及时鼓励,有进步的给予表扬。给学生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坚持就有收获、坚持就会进步。读得不好的也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予指导,纠正读错的字音、语调。不连贯的鼓励坚持读就会越来越流畅。总之,教师的鼓励就像是点燃火把的火苗,只有及时评价鼓励才能促使学生坚持诵读。 2. 奖励机制: 初中的学生看似成熟,内在里还是孩子,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喜欢自己的努力付出收获回报。在诵读群里我使用的是红花奖励:只要能够发语音条,参与诵读的学生,每人每次加两朵红花。我利用乐教乐学平台上的加花功能,只要给学生的诵读点赞,紧接着就马上打开乐教乐学软件找到对应的学生,给她(他)加上两朵小红花。这个红花看似简单老套,但是学生和家长都很喜欢,看着红花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和家长心中都会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个加花的奖励机制就是我维护微信群,使其正常运行、激励学生坚持诵读的秘诀。 3. 持之以恒: 这个持之以恒不仅仅是对学生说的,对于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学生的小眼睛都盯着你呢,等着你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奖励。只要你一偷懒,他们立马就会给你反馈:"老师,我发了新的语音,你怎么没给我加花呢?"是学生的催促让我不得不勤劳、迅速对他们的作品做出反馈,也是我的评价和奖励促使他们坚持诵读、爱上诵读。我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相长"吧。 4. 教师引领: 维护微信群,出来评价奖励很重要,还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宝,那就是教师范读。学生们每天坚持诵读,我们坚持每天评价,但是你的评语再好在中肯,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够领会你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弯下腰去,来到学生中间,为他们倾情诵读一段,范读一次,学生的心里产生满足感。如果你恰好是一个朗读专业、声音有磁性的朗读者,那学生心里会对你产生敬佩和崇拜,他的内心中就会有一颗热爱朗诵的种子生根发芽。也许他坚持诵读的动力就是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你的样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线下朗读教学和线上朗读群训练交错并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坚持朗读,巩固朗读成果,又可以通过反复读、认真读、有感情地读,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更好地挖掘文本的深刻思想,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发出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的读后感、散文或者随笔。这样又促进了写作教学的开展和写作水平的提升。长期坚持课文、语段的朗读,学生受到了优美文字潜移默化的熏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了以读促教、以读促写的目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需要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稍微对朗读时间和活动有所倾向,并利用微信这个媒介坚持每天让学生在群里发声即可,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朗读教学发扬光大,并借着它的无穷力量帮助学生在朗读的天地里遨游,在文本中采撷他们需要的任何营养,让语文教学变得自然、淳朴、富有诗意,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朗读,爱上传统文化,都能够积极加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的行列中。让我们一起摒弃无声的语文课堂,营造读书朗朗的语文课堂吧。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中"读"的能力将得到真正的体现,语文朗读教学会走向真正的"有声"。虽然我对朗读教学的研究还很粗浅,我的课堂模式尚且不够完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但是我不会停止尝试和钻研,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继续上下求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