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工业等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当前我国农业行业的重要目标。而在转型升级中,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健康,是现代农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亟待加以研究和探索。本文拟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加强和改进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历史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始终被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来抓,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城乡经济收入不断地加大,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大幅增加,人口压力对于农业的需求以及土地资源的匮乏,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进入新时期,我国政府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现代科技农业战略,通过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来代替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提速增效。 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理念 技术创新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初由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主要是针对生产领域,提出技术创新是生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新产生组合项目。在农业生产领域,技术创新领域也同时适用。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产生实践与农业发展理论相互结合的产物,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流失和土地资源不足两大难题,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要探索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用农业科技来支撑农业产业的新发展,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是加快农业生产率提升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具有多功能、复杂性、多主体特征的复杂系统。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需求和发展规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制度安排,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行为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加以实验推广,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落后 在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是被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许多农业生产的创新举措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导致农业科技依赖于农业生产,难以形成体系化管理。特别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改革开放又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上,农业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的農业科技研究和管理机构,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与部门,但往往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资金和资源被分散投入到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难以形成科技研究与管理合力,导致农业科技研发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我国科研机构长期以来将考核重点指标放在论文、奖项等方面,对于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市场化成效关注不多,造成农业科技研究严重脱离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实际。 (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长期虚置 在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科技使用存在着缺位现象。一方面,农业研究机构研究发明的创新生产方法难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接受和认同,无法被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具体实践中,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提炼出的创新科技手段难以得到相关农业研究机构的采纳和推广,使得农业实践经验得不到财政的支持和专家的帮助。我国虽然在乡镇基础建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等机构,但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缺乏相关的规定加以约束,导致农业科技推广与市场经济需求相互脱节,推广服务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此外,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侧重于农业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与器械的推广,而对于农业服务、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重视不足,导致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难以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而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存在的行政化色彩,导致工作人员良莠不齐,人浮于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缺乏动力。 (三)农业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力度十分巨大,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仅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社会各行各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涌入。然而,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由于其成果转化程度低,资金回收和增值的空间小、时间长,导致社会闲散资金不愿意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其他的投资或创新不同,其科技成果难以形成独占性,科技创新活动容易发生搭便车现象,进一步造成社会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参与其中。目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政府,来源相对单一,资金压力比较大,亟需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激励。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都存在着小农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生产前后环节重视程度的不均衡,导致农业科技资金主要集中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环节,而对于后续的加工、销售、物流、增值等投入较少。 三、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构的策略 (一)建立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 产学研联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组织形式,能有效实现联盟内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拉长创新价值链,进而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际上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政府机构协同参与的产学院联盟组织。不同创新组织通过创新价值链形成稳定的协同合作关系。为了保证联盟的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在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良好的政策支持,协调联盟内不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动力。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激活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鼓励多元化投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农业科技投入积极性。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加强信息交流,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便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让科技人员参与共享科技成果。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具有排他性,其创新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为了克服搭便车问题,需要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加大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中的财政支持。成立政府农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业生产前沿技术的科技攻关,发挥农业重大科研成果的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最后,改进农业科技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农业科研成果学术性,还要评价其可行性、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实现农业科技链和农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各行各业的生存和发展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我国最为基础的产业,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建构并完善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新格局,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菁菁.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