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才会被邻国压制动不动就要进贡,要不是宋朝经济繁荣恐怕被灭亡的时间还要提前。不过,这个印象实际上是对宋朝的误解,宋朝重文不错但也不可能轻视武力,想要保住一个国家和政权,拥有基本的对抗力量是基础,导致宋军战斗力疲软其实另有原因。宋朝的政治体系基本上延续了唐朝,只是宰相不在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选平章事为相,又增设执政和宰相共称"宰执"。这也导致宋朝宰相的权利被削弱,文武大权由中书门和枢密院掌握,目的是为了让三司、枢密使和宰执能够相互制衡,等于变相加强了皇权。其实宋朝重文也和当时的国情有关,想要光宗耀祖基本上只有读书一条路,而且宋朝的科举考试在历任朝代中算是最公平的。和之前一定要去当兵才能博出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谁也不想拿性命去当赌注。 我们都知道宋朝建国初年有一件很著名的事件,那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们的军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有皇上地位的稳定性,宋太祖并没有选择硬来而是采取软政,最后宋朝禁军改由三帅统领,但三帅本身是没有发兵权的,还需要经过枢密院下令才能出兵。但枢密院只有发兵权,又没有统军权,所以这也让宋朝出现了统兵和调兵分离的情况。虽然这样做皇帝安全了,但对于军队来说更难统一指挥。 加上宋朝经常更换将领,原本是为了防止军队中一人做大,但一支军队频繁更换指挥官肯定会削弱士兵们的作战能力。宋朝早期的兵力部署,把重点放在了内部,外部几乎形同虚设。这样做的弊端很快便在北宋中期显现,面对辽国和西夏等国的入侵,宋军将领本来就权少而且还有一堆限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将不专兵,动相牵掣,自己人拖累了自己人。 到了南宋,军队多为私人招募的部队,这样便于管理,例如当时最有名的岳家军。不过这时南宋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已经逐渐弱化,而且更加担心岳飞这样的将领兵权过大,所以想着法子削减他们的兵权。这里在说说宋朝的募兵机制,基本上是采取自愿,但因为宋朝科举发达,读书和打仗多数人肯定都会选择读书。宋朝的主力部队为步兵,只有少量的骑兵,这也让宋军在对上北方游牧民族时基本上占不到优势。 正是因为以上几点才导致宋朝军队乏力,兵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两宋灭亡。宋朝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队力量,各种装备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是因为各种规定不协调,导致无法将战斗力提升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