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币制造者》主要内容 这部小说内容复杂,枝节丛生,但是还是可以分出几条线索。第一条是"教育小说"。贝尔纳是个快要毕业的中学生。他偶然发现自己是私生子后,离家出走。他从事过两项职业,先后爱过两个女人,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他在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一连串事件中逐渐认识自己,受到教育,最后返回家中。第二条线索是"爱情小说"。作家爱德华爱上侄儿奥利维埃,却录用了奥利维埃的朋友贝尔纳做秘书,而奥利维埃则替他不喜欢的作家帕萨旺效劳。经过一系列事变,奥利维埃回到爱德华身边。相形之下,萝拉的爱情十分不幸。她对爱德华的爱情遭到拒绝后,嫁给她不爱的男人杜维埃,婚后与奥利维埃的哥哥文桑私通。被文桑遗弃后,她跟贝尔纳保持过一段时间柏拉图式的爱情关系,最终还是违心地回到丈夫身边、:此外,还有文桑跟格里菲斯夫人、贝尔纳和萝拉的妹妹的爱情纠葛,;第三条线索是"黑小说":以斯托洛维鲁为首的一伙伪币制造者,利用弗台尔补习学校的一些学生使用假币。奥利维埃的弟弟也在其中。警方发觉后,预审法官为避免牵连体面人家子弟,请爱德华奉劝乔治赶快洗手不于,这帮学生不得不放弃贩卖伪币后,精力无处发泄,转而借成立"壮士同盟"之机变本加厉地折磨同校寄宿生小波利,终于导致小波利自杀,最后还有一条线索是爱德华的文学创作。他试图写作一部"纯小说",取名《伪币制造者》,虽然小说始终没有写成,但他的写作日记和计划却几乎形成一篇关于小说创作方法的论文。此外,《伪币制造者》还有不少插曲,如弗台尔—阿扎伊斯家族的兴衰,阿曼—弗台尔的故事等。 《伪币制造者》写作背景 纪德所生活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正是法国文学经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思潮的盛行后,进入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型的时期。这个时期,法国小说出现了多产、对小说的定义、外国小说的竞争、小说价值等方面的危机。 《费加罗报》1906年9月16日关于逮捕一伙伪币制造者的报道和《里昂日报》1909年6月5日的一则中学生上课时开枪自杀身亡的消息构成了小说《伪币制造者》的主要情节,除此以外,《日记》《假如种子不死》等作者收集或经历的轶事,都进入了小说之中,结合纪德的生活经历和日记,显而易见爱德华具有作家纪德的许多特点,如同性恋、对家庭的谴责、宣扬个人主义、对真诚的喜爱,喜欢写日记并用日记来充实自己的写作等;阿莱格雷牧师家庭是浮台尔家庭的原型;牧师的儿子即纪德的同性恋男友马克是俄里维的原型;巴萨房伯爵是法国作家科克托的漫画像;莎弗洛尼斯加的原型是索科尔尼茨卡大夫;拉贝鲁斯原型是纪德的钢琴教师拉贝鲁斯。因此,《伪币制造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纪德思想和经历的总结。 作品主题 小说《伪币制造者》中所构建的世界由家庭、宗教、文学三大部分组成,"伪币"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十分荒诞的世界。 家庭是伪币:异性之间的爱恋是会分化的"伪币",传统的家庭关系最终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欺骗;宗教是伪币:宗教教育是虚伪的,"上帝"高于"宗教教育",道德是魔鬼的造物,天使引诱人因循守旧;文学是伪币:文学、情感、文字全都是虚伪的,诗歌通货膨胀,占领文坛的是一帮趋附时尚的投机者。 隐指作者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荒诞世界,在这个荒诞世界里,家庭是可怕的、爱情是易变的、宗教是骗人的、文学是虚伪的。由于生活或信仰的教条,人们滞塞在一个充满面具的世界里,渐渐丧失对本真生活的直觉。在一个重新面对自我和真实的人的目光中,整个世界是荒诞的,人们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实践属于自我的生活。 纪德质疑上帝的存在,"没有了上帝,人要做真实的自我,选择存在的方式,就有了无限可能性……不应该选定一种而丧失其余的一切可能,要时刻迎候我的内心的任何欲念。套用纪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爱德华、文桑、俄里维、裴奈尔等这些自身已经十分复杂的人物具体再现了纪德的各种"可能性"。他们直面荒诞的生活,为此而深感痛苦。这些特点尤其体现在爱德华与阿曼的身上。 面对人的精神历程的不断变化,纪德式人物的选择亦如纪德:应该而且只能在自身寻觅个人的伦理观,不应将任何外在于自我的东西强加给自我或以此约束自我。所以爱德华说:"在自身中觅取这法则,即是以发展自我为目标。"您不去生活,您就无从求得生活之道。"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忠实于自我本身而不是忠实于人们想显示和完成的自我。因此,裴奈尔呼喊:"我愿在我自己的一生中遇到任何打击,都不失纯洁,诚实,可信。" 《伪币制造者》就是纪德的自传,他用真诚的方式忠实于自我,不仅借用自己所创造的一系列人物来表现自己可能的各种存在方式,而且,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的"自由选择"和自己对小说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创造,宣扬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和文学创作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小说《伪币制造者》是一部关于存在与选择的小说,是能够最真实最集中地反映作家纪德的"自由选择"思想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