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和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摘 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致力于产教融合,真正实现了"产-学-教-研四位一体"。本文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10000号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在分析基地建设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影响实训基地运行的两大重要因素——文化和绩效考核,并对如何打造互渗互融的校企文化和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 文化建设 绩效考核 互渗互融 产教融合
  中国电信10000号客服中心(Customer Ca11 Center)是一种以电话为主,结合传真、短信、WAP、电子邮件和WEB等多媒体、电子化接入手段的客户服务系统。一方面,客服中心在降低企业营销和服务成本,分流实体渠道的服務压力,提高电信渠道覆盖面,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客户的吐槽和抱怨,造成客服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流动率高、招聘困难等不利局面。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和企业经营的压力。在客服中心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而客服力量组织困难的情况下,现代高职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需求,刚好契合了客服中心的用人需求。客服中心和学校合作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在岗的课程训练来缓解客服人员流失和业务发展而带来的压力。
  一、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价值和挑战
  1.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价值
  基于校企双方的需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电信呼叫中心在校内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10000号客服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下,提高专业技能和各项职业素质。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客服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衔接。通过产学结合,实现教师与师傅为一体、学生与员工为一身、教学与生产经营成系统,是教育与产业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生产带动教学,教学又服务生产的局面,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
  (1)对企业来说,降低了服务成本、缓解人才流动率高的压力。
  (2)对学校来说,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学以致用提升教学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为学校树立良好口碑。
  (3)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比如客户服务能力、客户沟通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等。
  2.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对的挑战
  我们看到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培养人才的价值和便利作用,但也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挑战。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生产性实训基地要考虑绩效的问题,但学生主要的任务不是生产而是提升能力、增长见识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学生的上岗时间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这就需要客服中心既要考虑教学的规律性、时间的约束性和人才培养的计划性,也要考虑企业的组织目标、绩效和使命。
  综合来说,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位是既要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教学任务,其运作管理比企业单纯的生产经营和学校单纯的教学活动都要复杂,所以探索和研究适合的运营机制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来说很有意义和价值。
  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其可持续运营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办法,还要有可行的运行机制。本文将着重从文化建设和绩效考核两个方面来对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1.打造互渗互融的校企文化
  (1)打造有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生行为导向、提升学校凝聚力、约束不良行为、激励师生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出身的不同注定了校企两种文化的差异。
  笔者曾做过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调查项目。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就业最大的担忧是不能适应企业的氛围。因为学校和企业的社会定位和角色不同,学校里活动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本质是培养优秀人才,核心功能是培育人,是属于公益性组织,而企业是靠营利生存的经济组织。企业文化的形成载体是企业生存活动,活动主体是全体企业员工,企业文化本质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员工创造的,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是管理人。两者文化的差别会让刚入职场的学生无所适从。
  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是教学基地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场所,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教师同时也是实训基地的领导者和指导者。应借这个平台,多向学生灌输正能量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打造职业特色和职业氛围,形成一股以实践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校企文化互渗互融的保障。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有三大主体,学生、企业和学校,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够使这三大主体减少摩擦、彼此增加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校企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找到三方利益的结合点,制定更长远的战略合作规则,也能使双方的文化互渗互融,形成学习与共享的文化氛围。
  首先,校企要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学校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企业的变革调整教学的内容,开设交流课堂,让企业专家和教师之间共同备课,互相学习,共同开发教学案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其次,学校要做好学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为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和生产的内容,从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学和愿意学,生产也从要你做变成我要做,让学生转变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主动抓住双方的各种重要资源信息,特别是增进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
  最后,学校还要做好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为了鼓励校企联手申报和共建教科研课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建立了科研平台与资源。学校要和企业及时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共同研读政策,争取教科研资源,提升校企双方的科研能力。
  2.研究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
  (1)采用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对学生或者实训基地员工的成绩评定由项目参与各方——教师、现场的企业师傅组成的项目评价小组进行考核。在考核内容上从训练成果或项目成果(工作业绩或训练表现)+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出勤率、工作服从性等,)+理论提升(实训总结和实训报告)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企业评价主要看学生创造的经济效益,由企业根据其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实训过程记录情况(基地会记录每个学生训练或者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表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承担责任、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习惯,并以此来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提交的实训总结和实训报告。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综合技能,培养职业人的综合素养,经过这样考核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适应企业的绩效考核要求,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2)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障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常的运行,就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一要建立以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向企业进行转化,就要打造构建一种价值激励、情感激励、发展激励等柔性激励和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制度激励等刚性激励的立体激励措施来提升科研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要加強对实训内容和实训环节的质量监管。成立由企业专家、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监控小组,并按照标准进行纠偏和自察,通过监督和控制机制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
  第三要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校企双方组成领导小组或者决策委员会对实训基地的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文规定校企各方的责任,根据教学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立不同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自承担的任务。
  三、小结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体现了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为行业服务的定位,真正实现了"学—产—教—研"四位一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基地在运行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互渗互融的校企文化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绩效考核的推进也需要得到学生、企业和校方的高度参与才能真正贯彻执行。但是我们相信,这种开创了学校、企业、学生多赢局面的校企合作,它的运行和管理会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下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1]张幸花.项目管理在校企协同发展中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3(9).
  [2]杨君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3]张幸花.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8).
  [4]刘力.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J].职业,2011(12).
  [5]张幸花.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1(8).
网站目录投稿: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