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为农民工送心灵鸡汤


  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踏上这片热土。近年来,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开发区在提升他们精神生活质量方面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就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无论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还是社区开设的知心话屋等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都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Psy525.cn
  心理咨询师帮助解难题
  前不久的一天,一位中年男人走进开发区琦迪心理咨询工作室,局促不安地问:"俺是在这附近收废品的,能咨询个事儿吗?"原来他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农民工,有个25岁的独生子,去年年末染上了网瘾,此外他的婚姻也因长期两地分居亮起了"红灯"。为此十分烦恼,无人倾诉,近期更是经常失眠。在红梅小区收废品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这家心理咨询室,最终鼓足勇气走了进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他心里的疙瘩很快被解开了。
  "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农民工多了……"咨询工作室主任刘雁飞介绍说,最近两个月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农民工就有10多人,她经常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减免其咨询费。她说,不少农民工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生活条件差,就业、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再加上缺乏相关知识,常常会存在家庭和人际纠纷问题。每当有农民工过来咨询时,刘雁飞就会用通俗的语言向其介绍一些简易的自我疗法,有时还会免费发放《心理健康常识》小册子。大部分农民工走出这里时都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社区知心话屋对症下药
  除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外,开发区还有一批热心关注农民工心理健康、并乐于助其排忧解难的人,他们大多是各社区的工作人员。在马桥子街道杏林、山景、五彩城、工业团地、翠竹等社区,均有专为农民工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
  目前,杏林社区辖区人口已经达到1万人以上,其中外来人口居半。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他们,2006年,杏林社区开设了知心话屋。辖区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心病,就会走进知心话屋,向工作人员倾诉,而工作人员也会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些心理学知识,帮求助者"对症下药"。
  "唉,活着真没意思!"今年9月,居住在杏林小区的赵万林走进了知心话屋,一进屋,他就唉声叹气。36岁的他来自瓦房店市,两年前一家三口搬到杏林小区。赵万林在小区市场内卖水果,为了能多赚点钱,每天早出晚归,可身有残疾的妻子却不理解,怀疑他有外遇。为此,两人多次发生争吵。赵万林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意思,最近他还发现10岁的女儿似乎也受到家庭不和睦的影响,不但学习成绩下降,人也不爱说话了。在知心话屋里,社区工作人员用亲身经历开导赵万林;之后还隔三差五登门与赵万林的妻子聊天。很快,赵万林夫妇的心结被解开了,家里的欢声笑语多了起来。(
网站目录投稿:寻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