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买股票而言,很多人是不屑于买基金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买股票就可以赚很多钱。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对他说最近有一只产品可以选择,预期年化收益7.5%,稳稳的。往往话音未落,就会收到一个"怼":我前两天买股票,一个涨停就10%。当然,这个朋友也可能就是你自己。 但是,这样想是不对的。 手上没钱,往往会买少数几只个股,赌性较强,因为你是在几千只股票中选择少有的几个中意的;如果钱多一些,就可以买很多股票,实现组合投资,也就成了我们要说的基金了。 如果钱少,又想实现组合投资,怎么办呢?有办法,还是买基金。因为基金很便宜,起点也很低,一手贵州茅台几乎足够将全市场的公募基金各买一遍了。当然,聪明的你,定然不会如此,毕竟真金白银掏出来,怎么也得挑一挑吧? 那么在基金挑选的时候,我们应该看什么呢? 一个比较没有内涵的答案:看收益。 这也是很多基金销售平台推销基金的方式,按收益排名来推荐。而这实际上是销售方赚取了销售费用,而投资者并不会享受到切实的收益。原因很简单,过去不代表未来。 事实上,买基金与买股票不同,你买的不是标的本身,你买的是服务,是基金经理、研究员对你的财富进行的精心打理。你所付出的成本是管理费用、销售服务费和赎回费用。 目前,我们能够购买的公募基金类型有两种:"契约型开放式"和"契约型封闭式"。契约,就是合同的意思。我们能买到的每只基金都有一份基金合同。这个合同,一定要看。 由于具体的合同事项十分繁杂,有一些重要的条款是监管要求,与普通投资者关系不大,我们从购买基金的决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几个关键问题来进行阐述,提醒大家哪些事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我至少需要多少钱才可以买基金? 这个问题涉及到基金的起购金额。意思是在扣除申购费(如有)后,賬户余额应该大于起购金额,否则会导致购买不成功的情况。 目前,契约型封闭式基金的起购金额最小为1元,最高为1000元;契约型开放式基金数量比较多,申购金额最低为0.01元,最多为100000000元。 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起购金额在1.00元~1000.00元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幸运的是,在这个区间有7000多个选项(相同母基金的不同份额没有去重)。 那么,那些起购金额上百万的基金,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参与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基金大多是ETF基金,囊括了一揽子股票。至于什么叫一揽子股票,暂且先将它理解为"套餐"吧。 ETF基金有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如同买卖股票一样,而且特别便宜。举个例子,上证50指数的行情代码是000016.SH,跟踪它的最大规模的基金是"华夏上证50ETF"。它的场外申购代码是"510050. OF",申购金额下限是90万元;场内交易代码是"510050. SH",购买金额下限是295.3元(2.953×100,不含手续费)。如果你没有90万元来申购"510050.OF",你可以直接在股票账户中买入"510050.SH",二者每天的收益几乎一样。第二个问题:我什么时候可以交易?交易的价格是多少? 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在买股票的时候,是不是会经常因为纠结于几分钱而错过了交易机会?由于大部分基金都是通过场外申赎来进行交易的,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一般基金合同里会有这样的说明:基金的交易在开放日,遵循"未知价"原则、"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赎回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规定时间可撤销原则。 其含义就是:投资者在提交申购/赎回申请时,并不知道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净值一般由托管行在次日交易时间之前给出,但是投资者需要在前一天就作出申购/赎回的决定。 既然不知道价格,是不是就不用纠结了呢?所以,买基金,一定是基于相对长期的判断,基金投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高抛低吸的,而且费用也是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交易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A股交易我们知道是T+1,就是今天买的,明天可以卖。但基金不是,基金的流程相对复杂,一般包括这些主要环节:第四个问题:我买入后持有多长时间卖出比较合适? 显然,鉴于上述冗长的申购赎回时间,大量的资金都变成了在途资金,不产生任何收益,所以每进行一次申赎,就相当于浪费了一些投资机会。 不仅如此,投资者还会面临一些与购买金额和持有期相关的差异性费用。一般的规律是,申购费率与申购金额挂钩(递减)、赎回费率与持有期限挂钩(递减)。 以某基金为例,基金的申购费率与申购金额挂钩,基本的规则是按申购金额递减,即申购金额越大,所适用的申购费率越低,并且,如果投资者在一天之内有多笔申购,适用费率按单笔分别计算,小于100万元的多数是1.5%。 除此之外,在基金赎回的时候,可能还会面临着赎回费。通常赎回费率与持有基金的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是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用越低,甚至没有赎回费。 在此,还是以某基金为例,其对于赎回费率的规定如下: 之所以基金管理人会有上述收费规定,一是鼓励投资者一次性多投入,这个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扩大存量规模,多收管理费;二是鼓励投资者持有较长的时间,因为投资者每申赎一次,管理人就要对头寸进行一次仓位调整,这会被动的产生交易成本。 因此,基金管理人一般都会从费率上对投资者进行方向性的激励,就是"多买+少动"。 "多买的问题"可以很现实地解决,有钱就行;"少动"的问题就比较具有挑战性了,对投资眼光和判断力的要求很高,而这则取决于投资者对收益的要求,因为市场只会给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第五个问题:我对收益的要求是什么? 不同投资者对投资的收益要求不同,但是"盈亏同源",我个人的专业意见是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毕竟,赚钱不容易。 不同的基金根据风险收益特征有不同的投向,专业上叫"基金类型"。 基金合同中的"基金的投资"一章对投向、策略、业绩基准有明确的说明。 基金投向和业绩基准,是基金经理的原则和底线。 投资者只需要注意其中的"基金投向"和"业绩比较基准",就基本能够判断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风险偏好了。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基金的类别取决于其主要投向,而且区分主要投向的重要指标是投资比例(80%)。 (一)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 (二)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 (三)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 (四)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基金份额的,为基金中基金; (五)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其他基金份额,并且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比例不符合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为混合基金;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类别。 显然,股票基金的收益波动最大,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配置时,就是在管理一个基金中基金。 上述5个问题很重要,买基金时不可回避,而且基金合同中都有相关的条款。 但是你仍然会面临一个终极的问题:买什么? 关于买什么的問题很复杂。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我建议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即可。 一是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根据个人财力,如果能承受较大的风险,则可以选择过去一年复权净值增长率较高的基金,多买混基。当然这种基金的波动也较大,相当于将资金的配置权限都交由基金经理。相反,可以多买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波动相对较小。 二是与投资期限相匹配。如果投资期限较短,我就应该看基金的短期表现,比如1个月、3个月的收益;如果可投资期限较长,则要看期限较长的表现,比如最近1年、最近3年的收益情况。 三是与自己的投资能力相匹配。如果自认投资能力差,可以考虑管理费较贵的混合型基金;如果自认是高手,但又不想要股票市场的"心慌慌",可以买行业指数基金,而且指数基金大多有ETF和LOF产品。这样,就可以愉快地"高抛低吸"了。 最后一个原则,相同情况下,买基金规模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