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


  目前我国已发现3例确诊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继2月9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2月15日、2月19日又相继确诊两例输入性病例。那么,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呢?它对哪类人群的威胁最大呢?下面,本站小编为您解答。
  寨卡病毒通过蚊媒传播
  寨卡病毒也称寨卡热,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即通过被感染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这些蚊媒与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媒相同,一般在水桶、碗、花盆等积水中或附近产卵,在人类住所附近活动,主要在白天叮咬人类。当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时被感染,后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已经感染上寨卡病毒的母亲在分娩时,有可能使新生儿感染上该病毒,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婴儿通过母乳喂养感染寨卡病毒的报告。其他几种黄热病毒,如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和类黄热病毒,已经证明可经母婴传播,并引起早产、先天性缺陷和小头畸形。理论上讲,寨卡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此种情况发生的报告。目前有报道称,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研究表明该病潜伏期为3-12天。
  寨卡病毒对孕妇危险最大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大多与同为蚊媒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表现为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比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
  寨卡病毒对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危险最大,目前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头小畸形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其智力、行动和视觉都会受影响,预期寿命较短。目前,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也尚无疫苗。
  寨卡病毒尚无疫苗可预防
  目前,寨卡病毒尚无疫苗可预防,灭蚊成为当前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如何避免或减少伊蚊出现?专家指出,伊蚊卵在干燥缺水情况下处于滞育状况,因此关键在于清除积水,翻缸倒罐,填平坑洼,容器加盖。不能清除的积水首选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在积水中投放柳条鱼、放养观赏鱼等。既不能清除又不能养鱼的积水,推荐投放生物灭蚊剂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或投放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幼虫蜕皮生长,既杀灭蚊虫,又保护环境,也可以投放灭蚊蚴剂控制蚊虫孳生。如有需要,可向所在街道除害服务站、有害生物防制机构购买。
网站目录投稿: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