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0年的股市,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并没有太过影响A股,反而促使着它呈现出一波较好的结构性牛市。 年初受到疫情冲击时,沪指一度于3月份探至2646.8点。接着,科技、医药、消费、高端制造等领域呈现出一波出色表现,龙头股股价开始节节攀升,7、8月份涨势明显,第四季度行情逐渐稳步深入,新能源车、光伏等板块涨势喜人。 正因为2020年市场的走向良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基金公司才能在此之上水涨船高,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最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以来实现业绩翻倍的权益基金达到89只,同时权益基金整体斩获44.82%的平均收益率,超越了主流指数。基金2020年度盈利2万亿元,"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公募基金年度盈利首次突破2万亿 在过去的2020年里,基金行业再次展现出"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能力,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刷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整体公募基金(各类型均纳入统计)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的大关,达到了20.16万亿,相较2019年底增长了足足5.36万亿,刷新了历史规模最高纪录,实现"大丰收"。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实现业绩翻倍的权益基金达到89只,同时权益基金整体斩获44.82% 的平均收益率,超越了主流指数。由赵诣掌舵的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6%的收益率夺得2020年度收益冠军。 梳理历年翻倍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可知,自2001年以来,仅2006、2007、2009、2014、2015、2019和2020年出现过翻倍基金,其余13年均未出现过。 2020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亏损了288.75亿元。接着,第二季度的市场开始走强,整体获得7557.27亿元的利润,第三、四季度利润则分别达到4361.77亿元、8233.25亿元,全年基金合计利润达到1.98万亿。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数据是根据2020年中报、三季报和四季报3个报表加总而成,可能存在着不少新基金没有公布中报、三季报或四季报的情况。如果考虑到多数新基金去年盈利,2020年基金整体盈利应该达到2万亿元。 而从基金类型来看,混合型、债券型、QDII、FOF、商品基金等各类型基金利润均为正。其中,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利润分别达到11384.11亿元、5047.01亿元,依旧是市场盈利的中坚力量。 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表现也较为良好,货币基金继续其赚钱效应,688只货币基金合计利润达到1652.47亿元,创造了稳健收益;债券型基金2020年的利润达到1406.29亿元;其他类型基金也表现较好,QDII、FOF、商品基金实现了正收益。 同时,由于规模大小和基金业绩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基金公司在2020年的盈利情况较为分化,以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夏、富国等为代表的大公司,凭借巨大的管理规模和稳定的投资业绩,依旧是盈利的主力。 相关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42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中,仅有1家公司未实现盈利,41家基金公司的盈利超过100亿元。 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各类基金2020年的合计盈利更是达到1599.95亿元,成为基金公司中的盈利冠军;汇添富基金则以1110.78亿元的盈利位列次席;广发基金旗下基金的合计盈利为1002.21亿元。而在此之前,单家基金公司的年度基金利润超千亿的情况则是非常少见的。基金又创新高3500点后还能上车吗 今年开盘以来,市场的走势喜人。 A股持续拉涨,机构抱团的大市值龙头股涨幅极其可观,但其他股票却多成为暗淡的背景板,多有下挫,总体呈现出指数上涨、大多个股下跌的景象,行情颇为极端。 1月4日,上证指数直接站上了3500点的高位点,这也是2018年1月以来难得的高位。同时,基金相关的话题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其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面對当下的市场,不少在场外徘徊的投资者开始有了这样的疑惑:已经达到3500点之后,基金还能再上车吗?如果能上车,又该怎么买? 回顾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上证指数曾有3个区间突破3500点。而市场在达到3500点之后,通常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也是大多数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局面,即市场迎来大牛市,一路高歌猛进涨涨涨。比如2007年4月和2015年3月的情况,市场在突破3500点之后,迎来了牛市高点。 另一种情况则是市场开始在3500点上下不断徘徊,并开始调整,比如2008年3月和2018年1月,大盘在站上3500点几个交易日之后,股市开始了震荡,而恰巧在此时入场的投资者们,则是经历了一段基金收益回撤的时光。 不过,也有相关机构在进行历史数据统计之后指出,无论上证指数在站上3500点之后,是选择向上还是向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胜率都是远远高于沪深300指数及上证指数的。这也就意味着,对比3500点时指数的"原地不动",基金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当下进行的投资应该仍以理性为主,对于那种资金运行周期较短的基民,需三思而后行,以此来规避掉短期上涨过快而可能面临的回调风险。至于周期目标较长的基民,目前来看,即便遇见历史性回撤,基金也是存在着长期盈利保障的。 格上理财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一些顶级私募对于2021年的股市态度其实并不悲观,他们认为今年将是结构性行情,"熊"不会有,且资金会更加理性,企业业绩的盈利增长可以消化估值。不过,今年投资难度加大,预期收益率或低于2020年。市场起起落落投资者该怎么把握机会 面对市场的大涨大跌,大家经常会有的心理波动就是,我要不要追一波漲,万一也能赚呢?要不要赶紧全部出手退场呢,万一还能止损呢?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其实就是投资者努力摆正心态。 对于大部分投资,稳才是最重要的,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做出的调整策略一般带有冲动因素,是不可取的。正所谓"成功的投资是反人性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热门主题基金能不能追的问题,需要斟酌而后行。比如近期的当红"炸子基"——新能源类主题的基金。去年,在销量回暖+政策利好落地的双重加持下,6月过后,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就一路起飞,截至今年的1月4日,涨幅已经超过116%。 面对这种涨幅巨大的热门主题基金,我们还能追吗?首先看行业发展前景,判断其可能出现的未来投资情况。接着要分析板块的估值情况,如果部分个股估值已经很高,就需要仔细权衡,或者等待回调之后再如常。如果恐高又担心踏空,可以酌情考虑定投。 最后,买基金其实和吃饭一样,都讲究个"营养均衡",只买一类产品的话,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的后果。 无论是在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都要合理均衡地配置权益基金、债券基金等,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投资更稳健、更持久。另外对于权益类投资,同样要均衡配置成长、价值等多元化的风格。长期投资一定不会亏吗正确的长期持有姿势是什么样的 对于大多数基民来讲,长期投资这个理念其实并不陌生。从股神巴菲特多次强调的"时间和复利能够创造奇迹",再到长期价值投资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声音,长期投资这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起来。 很多投资者都十分认可"长期投资"这一理念,但是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同时,似乎也并不是所有长期投资的投资者都是成功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持有,结果不赚,反而亏钱了"。 类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发生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呢?正确的持有姿势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那些亏损的长期投资者可能存在的误区就是,买入点位过高。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入场时的买入位点就相当于买入成本,成本过高,后续赚取收益的空间就会受限,甚至亏损都是有可能的。 其次,盲目地长期持有也是很危险的。不少投资者误认为长期投资就是攥死不卖,从而陷入亏损的盲区。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持有也并不是僵化地买入后握住不放。实际上,正确的长期持有姿势应该是动态的,都应该根据市场的状况,该止盈就止盈,该止损就止损,做出有效的调整,才能最终获得比市场更高的收益。 最后,选择了长期投资的人,应该努力去克服人性的恐惧和贪婪,避免追涨杀跌。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历波峰和波谷,剩下的交给时间,只要方向正确,复利效应所带来巨大的回报将会是可观的。 本刊综合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天天基金网等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