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开展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深化涉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加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策略,为促进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中职涉农专业 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背景之下,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和功能,在人才支撑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在助力于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在助力于农业产业发展上,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提供技術培训以及配套服务。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积极开展中职涉农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工作,就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并且"三农"工作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也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为了推进乡村经济整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此背景下,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中职涉农专业教育,则必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之中很好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助力乡村振兴最终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实现人才教育及培养,推动农民在产业发展之中的受益面及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很好地解决农村产业以及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确保乡村群众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实现安居乐业,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提升。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应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入,将其纳入课程目标之中,并以此为基础培养能够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需的更多农业技术专业人才。 二、深化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通过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就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开设而言,其本身的知识涵盖面积较广,在不同区域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开发及建设中,应将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细化,针对不同区域,主要发展的产业、特色农产品,开展相应的针对性课程教学工作。此外,就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而言,应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通常可划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含了专业领域之中的各种基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专业课程模块,则是依据与专业相对应职岗位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教育。第二,增加实践课程教学的时间。长期以来,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在时间设计上,都是将相应的实践课程安排在最后开展,且往往是在一个学期之内便完成,但仅仅在一学期之内学生是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掌握的。因此,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将中职涉农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调整好课堂教学课程时间与实践教学课程时间,确保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与提升得到保障。第三,积极带领学生利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在基地内合理划分区域,并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将之切实安排到学生头上,按生产实际、岗位标准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进行跟踪指导,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三、加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当前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应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助推乡村振兴为主要目标,此时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积极地强化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改革,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体系、教学内容和标准,实施教学流程再造,教学手段更新,实现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操作"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现场教学、参观调研、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课外活动、生产实习和结果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以此来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上,第一,组织学生现场教学、参观调研。在整个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之中,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视野的全面拓宽,则应组织学生切实深入到学校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生产基地内进行参观,并请生产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际生产中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操作方法、生产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内容,使学生能够对相关领域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提升信心,更好地消化在校所学的知识内容。第二,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极为重要,不仅仅要使学生深入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还应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开办相应的专题知识讲座,深化学生对涉农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内化所学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相关专家及学者的引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内外栽培及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方法,进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更新。第三,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到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中,通过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更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第四,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全面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素养的培养。此方面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引领学生,使之能够对职业岗位要求、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有深入了解,进而使之通过与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结合,全面实现实践操作技能素养培养的有效强化。 四、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应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学生培养方面的目标,在中职涉农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案、实践基地等方面加强建设,进而实现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全面强化,将农业技术性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乡村发展建设中,进而推动乡村整体的振兴。第一,构建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規范实践教学方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其是乡村振兴发展之中的推动力,此时应以此为培养目的,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体现地域特色、符合涉农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应制定出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及实践教学大纲,在实训教学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改善实训条件,增加或充实实训工位,按照生产经营流程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对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使校内的实训基地达到与生产实际相对接,营造"实训实习基地就是生产实际,学生实习实训就是岗位工作"的实习实训环境,其中应包含各个环节的目的要求、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所需设备设施条件、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第二,大力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应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化中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在校内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涉农专业产教融合,拓展涉农专业服务功能,打造涉农专业生产型实训基地,促进专业与生产相结合。在校内外建立起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基地,应包含教学实习方面的试验园、标本园及示范园以及实践教学方面的产、学、研基地,并充分发挥作用,开展人才的全面培养,进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建设及发展之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落实作为目标,积极创新课程教学开展的理念、内容、方法及体系,强化中职涉农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与落实,为乡村振兴培养优质的农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植谦.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6(10). [2]徐国祥,杨佑安,裴艳,等.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探讨[J].作物研究,2018(07). [3]朱家舜,王朗.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