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范亭中学官方网站发布一条名为《范亭中学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动真格》的消息,引发争议。其中一条规定成为争议的焦点: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同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 在"人性化管理"口号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的校规引发争议并不意外。反对者认为,如此严厉的惩罚手段,不仅涉嫌侵犯学生的个人财产,还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这两点足以成为诟病"最狠"校规的理由。但这只是表象而已,深入到校规背后的规则教育,不难发现,校规"狠"一点,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由于家庭教育存在无原则的退让,不少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孩子对规则的漠视,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近年来向老师诉苦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针对"四二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学校的管理也举步维艰。不少学生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在校或多或少地都有不把校纪校规当回事的表现。"课上我行我素、课下自由散漫",让每位教育管理者倍感头疼。 社会规则无处不在,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各种社交礼仪,从文明乘车规范到道路交通法规,从各行各业的注意事项到车间流水线的操作流程等。理解并遵守规则已成为个人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背景下,如果不遵守规则,必然会遭受惩罚。如果没有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道路的通行效率会降低。企业如果不规范生产,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则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家长和其他人都应该明白,规则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守规则的后果非常严重。 对个人来说,规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戒尺。有了规则的约束,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从规则教育的角度来说,校规"狠"一点,执行严一点,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