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然就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倾诉,也渴望倾听。 但人际关系又是如此微妙,一个小眼神,一个微动作,一句漫不经心说出的话,就能迅速拉近或者切断彼此之间的关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和亲人朋友、陌生人以及整个社会相处。 这7条人际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你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让你更加受欢迎。 01:
保持分寸感 保持分寸感,是成年人最体面的社交。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两只十分困倦的刺猬,正通过抱团取暖,可由于挨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尖刺就扎到了对方。 它们决定分开一段距离,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于是又抱在一起。 就这样折腾了好几回,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会被扎又能够相互取暖。 其实这就像我们的人际关系,两个人在交往中,彼此的优缺点会因亲密度的增加,而被无限地被放大或缩小。 长久不联系,彼此之间的交情就生疏了;强行闯入他人的舒适区,只会让关系恶化。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讲的就是一种具有界限感的人际关系,它可以小到公共场合带上耳机,不大声喧哗;也可以大到为人处世,凡事留一寸。 "近之则不逊",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02:
懂得礼尚往来 《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有来有往,才是人际来往。 记得小时候看《柯南》,里面有一集,园子邀请小兰一起去滑雪,但是小兰却拒绝了,说她这个月的零花钱不够。 园子家是本地财团,小兰本来可以找园子出钱,但是小兰一脸严肃地说:"绝对不可以这么做,因为我想和园子,当一辈子的朋友。" 以前不是很理解,直到长大才知道小兰的优秀,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礼尚往来。 这次可以出钱?那下次呢?再下次呢?事不过三,人一旦起了只索取不付出的念头,就会形成"我弱我有理,你强你应该"的弱者思维。 谁的成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帮你是本分,帮你才是情分,不要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受了人家的恩惠请还一点。 礼尚往来,是做人的最基本教养,也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 03:
先谈底线再叙交情 罗胖在《逻辑思维》讲过这样一个事情: 有一位企业家,在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特别是在和有钱有势的人见面的时候,往往会把2句话放在前头讲。 第一句是见面就说:"我这个人没啥文化,你别跟我绕弯子,绕弯子我也听不懂,有啥事你就直说。" 过不了一会儿,第二句又扔出来了:"我这个人胆子小,犯法的事我不敢干,所以有的话你也别说。" 因为有这两句话垫底,这位企业家和所有人的交际关系都能正常化发展了。 罗胖谈到,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交际方式,我们一般和陌生人交往,往往都是先套近乎,再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的底线,实在不行再分开。但这样做非常危险,因为底线往往会因为交情而移动。 先谈底线,再叙交情,这样彼此才能在一条有道德约束的航道上继续前进。 04:
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 有人说:最好的朋友是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或者是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前两者,很难遇见。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交往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和一个整天负能量爆棚、牢骚不断的人待一起,因为既浪费时间,又无聊无趣,简直是两看两相厌。 但和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就不同了,他们能够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导,在你烦恼的时候给你宽慰,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过好生活。 当杯里的水不小心倒掉一半时,我们要和那个说"真好,还有半杯水"的人做朋友。 05:
具有参与感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愿意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对未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 这样的人,就是拥有"参与感"的人,他们是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些人,对于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做什么事情都像在应付。而另外一些人,却是做什么都全力以赴,把经手的每件事情都干得漂亮。 后一种人常常被前一种人看成是傻子,他们觉得对方不懂得"偷懒",甚至在"装样子"。可是,看起来总是在吃亏的后一种人,却是更加懂得生活真相的人。 他们乐于积极参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即使是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也会投入精力,所以成长的速度非常快,久而久之,他们便越来越享受生活。 对于这个世界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看似是找到了轻松生活的法宝,实际上是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未来。 这个世界并不属于70后,也不属于80后,更不属于90后,甚至00后,这个世界是属于积极参与者。 06:
学会倾听 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一对耳朵,所以我们听到的话永远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1916 年12 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为了改革北大的官僚习气,蔡元培决定聘请留学美国的胡适。 胡适本是个天性热爱自由之人,再加上当时北大可是一等学府,觉得压力很大,于是蔡老就在胡适登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来到他家。 蔡老刚坐下,胡适就抛出一堆问题,担心讲不好等等,而蔡老只是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在临走前才说了一句:"我聘你到北大来,就是信任你。" 胡适在当时非常感动,后来说,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很感激蔡老那天晚上一直倾听他说话。 对方向你倾诉,是对你的极大信任。你若心不在焉,敷衍塞责,那就会令对方失望失落。 学会倾听不仅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自己素养和智慧的体现。如果你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特质,他们都能静静地听完身边人说的话。 听,不是一言不发的沉默,而是真切的尊重。 07:
对人真诚 惠特曼说:人的一生,总是要找到一种平衡关系。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结束。 对人真诚的人,自己也会得到真诚。 私以为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好的品质。一个人就算再有钱,再有权,可是缺乏真诚,就是不值得深交,因为他可能时刻在背后算计着,如何捅你一刀而不露馅。 真诚的人,他的眼睛总是清澈的,看人看事都带有自己的态度,不会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 一个真诚的人,也许他不会说什么话,可能还有点木讷,不善于表现自己。 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些说着花言巧语的人都消失了,陪伴在你身边的始终还是那个看起来有点笨拙的他。 这时候才明白,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深交,也才值得深交。 人生不是做戏,真实很重要,真诚不是做作的表演,而是坦诚相见。 与人相处,请务必真诚。 "不如意事常八九"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凭借这7条交往规则,做到"可与人言有二三",与诸位共勉。 作者简介:小读笑笑,在喧嚣的世界里,用文字陪你做梦,陪你成长,小读君的人。本文首发十分钟小读(ID:mtxdkt),每天小读十分钟,每天进步一点点,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