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地理是高考中偏向理科的学科,也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地理现象上。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在新课改后,更加偏向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是高考中偏向理科的学科,也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地理现象上。同时,地理学科教学的一项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对主要靠思维想象进行模型建构和知识迁移的地理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课程是一体化的课程,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是进行地理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而高中地理更加偏向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高中地理是文史类学科中对思维逻辑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也因此,很多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上不能够很好的把握知识的运用,在地理的学习中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进而逐渐的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很多高中地理老师面临的难题。地理在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把握地理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将从高中地理的性质、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究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教学。 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的一体化特征,研究高中地理的教学特征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的学科有所研究。现在,我国教育正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高中学段的教育是改革中的重点。并且,高中教学的情况复杂,改革的力度大。文史类学科和理科都进行了全面地改革,高中地理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和初中地理学科的整体教学倾向增大,摒除了过去初中、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做法,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一体化特征明显。这一点是新的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我研读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基础的地理学科知识。从七年级的地球地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海陆分布、气候天气以及人类发展的地理因素等,在七年级下册开始从世界范围内的陆地、国家逐步过渡到亚洲。最后,在八年级进行重点教学的内容是我国的具体地理地质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就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积累,很少涉及地理理论和原理性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开始转移,逐渐转移到原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这是在初中地理教学基础上的深入教学。对学生来说,这是记忆性学习向思维逻辑性学习的转变,是一项挑战,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必修教材只有三册,选修课程教材共有七册,这里,我们以必修教材为研究的对象。必修一的教学主题是自然地理,必修二的教学主题是人文地理,而必修三的教学主题则是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的关系教学。不难看出,与旧的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高中地理教学更加侧重与人文性,它贯彻的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立足于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基本自然过程(包括自然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关注全球重大问题,适应社会进步,注重培养学生理性的意识、创新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的教学观念。虽然必修教材只有三册,但是教学内容是由大到小,从地球自然都人类,从现象原理教学进一步到人文性的关系教学,教学内容涵盖广,信息量大。这样的教学,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环境和要求。 同时,地理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又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涉及爱国主义,教师必须认真讲授。因为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所以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国家领土教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严肃进行的内容。从初中的我国的疆域领土、气候、地质地貌到行政分区的基础知识教学,到高中的我国的社会面貌和地理的关系教学、我国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这一切都是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环节,也是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的正确教学理念。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将抽象思维具象化,让学生具体感知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吃力、甚至没有兴趣学习地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地理学科地质地貌变化、气候变化等知识是抽象的,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没有直接的感受,单靠联想难以实现思维逻辑上的空间运动的模型构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抽象的地质运动等知识通过教学语言和其他辅助手段变成具象的、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的事物。地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的现象,所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活的现象,而且,地理中的地质运动和气候等知识是需要进行全球性思考的知识点,思维覆盖面需求很大,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完整思考。所以,教学辅助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说,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地球运动这一章节,地球在运动是学生都熟知,但是不能直接感受的一项知识,对于地球运动给地球造成影响的原理更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地球仪、月球模型和投影射灯进行演示教学。以此来向学生展现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和伴随地球自转公转、月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各种现象。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学习体验,又向学生展示了地理的特色和趣味性,一方面给学生传授了知识,另一方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