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也是系统工程


  日前,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带领团队对全国9个省19个区县的174所学校共7482名教师进行的农村师资调查显示,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屯学校中,教师父亲职业为社会中下层和底层者占总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1.50%、64.11%、72.46%和72.01%,而教师母亲职业为社会中下层和底层者的占比分别为77.81%、86.41%、90.04%和90.00%。《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09日07 版)
  编辑点评说,这些数据印证了"农村家庭的子女支撑起了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这座大厦"的观点。邬志辉教授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不仅为我们勾勒出当下农村教师群体的样貌,也为农村师资力量的发展提出建议。要真正实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这一公共政策目标,就要加强农村师资的培养,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这对于正处于困局的农村教育而言,尤为紧迫。
  我的疑问是,这组数据达到什么样的比例才是最佳状态?能否说明更多中高层家庭背景的人为什么不选择教师这一职业?而以上统计数据中的中下层和底层者家庭背景的人为啥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是缺少中高层家庭那样的社会资源因此被迫选择,抑或是喜欢教师职业?这与中国社会阶层分布和流动有何内在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数据还需要更详细的说明才有更大意义。只有细化分析,我们才能找到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全部因素,从而,提出改变现状的具体有效的综合的系统的措施,毕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事实上,不少专家学者两会代表及关注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的社会人士一直在呼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有效地培养农村教师师资,政府也在努力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用政策来调节农村师资的结构。例如,在收入上采取补助策略,提出让乡村教师待遇超过城市教师,以此来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向乡村流动。每年还选派城市教师去乡村学校支教,目的是让城市教师资源惠及乡村教育。有些地方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农村教师进城城市教师入村;有些地方在职称评、招聘、晋升和教师发展机会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从提高待遇入手解决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问题,显然是抓住了核心。但在抓住这个核心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综合观察分析实际效果,找出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低的多种因素,并逐一谋划解决对策。
  提高待遇等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作用,但是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个系统工程,尚需全面设计,需要从法律、政策、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性模式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实际效果。譬如,在政策设计上首先假定大幅度提高某个地区教师的待遇会吸引县城、省城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那么实际大幅度提高待遇后,在几年内可以发生怎样的效果?具体效果能否用统计数据和访谈证明?特别是,措施实施后,是否吸引了中高层家庭背景的教师去乡村学校教学?如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原因有哪些?是不是还缺少相关的配套政策?
  有研究者指出,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制度及政策等因素上,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源上揭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家庭背景对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教师的职业选择、对待学生的态度、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并且家庭背景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家庭背景决定的,家庭背景对他们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发展,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无疑提醒我们,教育要均衡发展,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思想要具体落实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教师的家庭背景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要通过综合系统的设计,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让更多中高阶层家庭背景的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恐怕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才能见到实效。
网站目录投稿: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