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四场"2019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胡文忠,介绍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等有关情况。胡文忠指出,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得以畅通,目前已有近万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正高职称。 在教师相关系列职称改革过程中,人社部聚焦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着力破除"四唯"倾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得以畅通,一大批优秀教师取得了正高级职称。 教师职称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老师获益,特别是小学教师,不仅可以评高级职称,还有可能评正高级职称。 晋升高级别的职称,是对教师过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业绩的充分肯定。对于教师来说,职称晋升是新的起点,要求应更高,工作应更努力,业绩应更突出。然而,有的教师却把职称晋升当作终点,一旦如愿以偿,便产生了"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老师甚至开始撂摊子,向学校提要求,不承担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更有甚者,想尽办法脱离教学岗位,或成为后勤人员,或当门卫,或当食堂工人,或当勤杂工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还是职称终身制惹的祸。 打破职称终身制,就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明确各级别职称教师的职责与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与评价,对脱离教学岗位的老师,对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对教育教学质量不达标的老师,应取消其相应职称。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通过改革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师职称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充分凸显,激活教师队伍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