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宜 "一无事",就是没有俗事缠身。古人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美,不同的是人们未必常有雅兴,原因是俗务缠身,根本没有品茶的工夫,何况是品茶的心情呢?身为凡夫俗于只可待到无事之时,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茶的韵味。 "二佳客",就是要有趣味高尚,懂得欣赏茶之"三昧"的茶客。茶是一种艺术,需要有知音,否则就如同对牛弹琴,虽有"高山流水"之雅意,而无伯牙子期之相知;虽有无上妙品之佳茗,却只能暴殄天物于"牛嚼牡丹"之俗客。 "三幽坐",就是要有幽雅的品饮环境,令人处于一种心平气静、无忧无虑的心境之中。环境常能感染人,处下热闹喧嚣的街市,人们不免往钱财名利上想。而处于芝兰之室,人们往往向恬淡娴雅处想,心由境造,境由人造,选择一个幽静的环境对于品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吟诗",就是以诗助茶兴,以茶启诗兴。诗歌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流淌,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五挥翰",就是挥毫泼墨,将千思万绪付之于书画丹青。有时候,诗歌仍不能尽兴,就需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六徜徉",就是跟着感觉走,闲庭信步,而完全不用意识去主宰。 "七睡起",就是酣睡初醒,饮一杯微苦回甘的香茶,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八宿酲", "醒"就是酒醉未醒的意思,这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喝茶解酒,茶与洒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甚至是对立的文化,酒性发散,浓烈,而茶性收敛、淡泊,因此破酒者必茶也。 "九清供",就是以清鲜果品来佐茶,酒属荤,佐酒者必是肉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壮士的豪迈。茶属素,佐酒者必素食,黄卷青灯,苦茶素斋是僧道隐士的淡泊。 "十精舍",就是雅静的茶室,不一定要多么高档华丽,氛围应以淡雅、宁静为主,宁可竹林茅屋也不要富丽堂皇,唯其如此才能体现茶的韵味。 "十一会心",茶中三昧是非耍人们用全部心神去品味才能得到。一人独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妙不可言,_二人对饮,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不必说破。 "十二赏鉴",仔细品味,慢慢把玩,茶之"色"、"香"、"睬"、"韵"沁人心脾,妙不可言。 "十三文僮",就是文静伶俐的茶僮,宛如一条清澈活泼的小溪在幽静的山谷流淌。试想,如果没有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侍茶童,那么整个氛围虽清幽,不免失之枯燥。 冯可宾 "十三宜"是明代冯可宾提出的。冯可宾,字正卿,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天启壬成(1622年)进士,官湖州司班,进入清代后隐居不仕。冯可宾曾经编刊《广百川学海》丛书,(芥茶笺)是其中之一,冯可宾曾于明末在湖州任官,而芥茶又产于湖州,所以《芥茶笺》可能撰于明末。这本书约有千字,分成序齐名、论采茶、论蒸茶、论焙茶、论藏茶,辩真赝、论烹点、品泉水、论茶具、茶宜、禁忌等十一则。<昭代丛书>本附录了关于茶和冯可宾的资料五则,其中有杨复吉乙亥<!--昭代丛书--> (1695年)跋,评语为:"虽篇幅无多,而言皆居要"。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