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来自全省的20位语文老师来我校听课学习,校长指定了我校一位语文老师来上课,这位老师不知为何看中了我班的学生,要借我班的学生上课。 借班上课,恐怕是许多老师都怕的,然而我却不很怕,尤其是工作之初,恨不得整个年级的语文课都可以让我带。在带青年教师的时候,为了教会他上公开课,用了不同的班级给他示范如何面对各种"冷场",如何将学生调动起来。被借班的老师也去听课,他们很惊奇,原本默不作声的学生在我的调动下,竟然积极起来,成了"话痨"。 每当面对新学生,我都会异常兴奋,因为我可以用我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热情。现在想来,有个流行词可以概括,这是"撩"。通过谈话、互动、活动,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至少可以让他们身心放松。 但是这节课却很沉闷,只有几位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其余都是沉默,这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不得不说,虽然这些职中学生的水平和我在普通高中带的学生的水平基本一致,但是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却全然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暂时放下所提问题,通过一个小比方、一个小故事,或者自嘲的方式,将他们从沉默中唤醒;抑或现场调查他们的"沉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进行针对性调整。但是今天上课的老师却没有"撩",甚至都没和学生进行"聊",他所有的话都是他的教学内容:问题、答案或者引导思路的语言。这样就陷入了"尬聊"的窘境。 我在下面听课,看到这种情形,就愈发觉得"撩"的重要性。教学活动实质就是教学生的活动,活动前不热身,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不让学生活动开,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活动。"撩"一下学生,让他们兴奋起来,既是教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尤其是在职中,语文重要但从不被重视,如果不再去撩学生,那么谁还撩语文呢? 今天的这节课的境遇就是如此,大多数学生无语沉默,尽管这位教师设计了很"完美"的上课流程,使用了若干段视频解说,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教师语言功底还很优秀,但是结果却不理想。或许从他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就可以看出他一定会失败,他的丝丝入扣,其实是对活生生的学生的一种忽视甚至无视。抓住教学内容的灵魂,在与学生互撩互动的过程中丰富教学的血肉,这才是教学的最好状态。无"撩"的课,即使内容再丰富也只能是无聊的课。 那么,如何"撩"?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一是聊天,聊聊学生熟悉的话题,自然就可以吸引他们;二是话题,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即使和教学无关,也能快速活跃气氛;三是活动,设计一个小活动,尽可能全员参与,这样的活动对活跃气氛的作用甚大;四是挑拨,及时发现学生观点相反的内容,让同学间"争论"起来;五是糊涂,与其清醒的去评判学生的答案,不如让自己假装糊涂,引起学生"群殴"的热情。 方法真是太多了。学生真的很累,学语文真的无聊,就像这节课,讲的是《青玉案·元夕》,整节课上教师对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残酷"肢解,而从未想到去调动学生回忆自己过节的场景,也从未想到今夕对比体会节日味道的淡化。提的几个问题,有的连我都不明所以。在这无聊的课中,哪怕老师抛开所谓打造"完美无瑕"的课的想法,稍微去撩一下学生,我想场面肯定会大有改观。 我从这节课中看到了曾被我渐渐遗失的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