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同居最不经考验的两性关系


  同居现象的普遍化,与整个社会婚姻观念的松动有重要关系。——Psy525.cn
  尤其是在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龄之后,他们的婚姻观念更开放,更随意,不再视婚姻为神圣的契约,不希望被婚姻关系束缚住,害怕失败婚姻带来的伤害,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婚前同居。
  同居狭义及广义的概念
  说到同居,一般人会想到:一对男女,朝夕相处在一个共同的住所,他们之间的性关系达到夫妻关系才具有的程度。这是狭义的同居概念,也是同居的基本形式,但实际上同居一词经常有更广的指称,那就是两个人的性关系达到最高阶段,并且保持相当一个时期,并不一定朝朝暮暮相处一室。如果不使用广义的同居概念,讨论就会漏掉很多对象或者内容。
  "同居"和"试婚"概念是有区别的,指向婚姻的同居(最终也可能不通达婚姻)可以称作"试婚",那些不指向婚姻的同居(也可能通达婚姻)就不合适称作"试婚"吧。
  "现在没有一项官方统计能说明中国有多少人在同居。对于享受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同居的感觉是天堂,对于深受其害的人来说,它却是地狱。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流行于全球的同居现象,是最脆弱的两性关系。"面对记者,中华女子学院教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罗惠兰直言不讳地说。
  "如果任它像流行音乐那样传播开来,由小众乐趣转变为大众趣味,只能让更多的人迷失在这种关系中。"
  同居对于恋爱婚姻乃至社会有哪些影响?
  有过同居经历人的会深有体会,一直到同居阶段,才能真正发现对方身上深藏的优点和缺点。因为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神秘感都消失了,互相可以平实地辨认对方;大家要共同面对很琐碎的事情,破绽防不胜防,就不再容易包装自己;双方会认为关系足够稳固,敢于发生较为激烈的冲突,而冲突最能够检验两个人关系是否和谐。
  如此,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如果没有发展到同居阶段,可能不能辨认对方是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另一种可能则相反,如果不经历同居,可能不知道两人在一起是多么的不合适。
  简言之,同居可能为婚姻铺平道路,也可能帮助避免不合适的结合,这是同居的正面效果。
  同居也可能有很多负面效果。
  即使是指向婚姻的同居也可能不能通达婚姻,这种同居关系的结束引起的麻烦恐怕不比离婚小多少;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居不指向婚姻,也就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只想享受两性生活的欢娱而不愿意承担婚姻的责任,这将给社会带来何种后果,很难预料;一个人如果有多次同居的经历,对婚姻的态度会变得不经意起来,婚姻于他不过只是又一次同居罢了,双方如果经历类似,则婚姻关系会变得很脆弱,婚姻的保守会变得很困难。
  同居趋势不可逆
  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一书中谈到,一对男女没有过性经验就结婚,就如同一个房屋买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万一不合适,该怎么办呢?
  正是带着这种心态,未婚同居从一件令人反感的事变成许多年轻人婚前的一种选择。不少人视其为向传统婚姻宣战的战场,自称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便利":大龄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对方,生活也变得更经济;大学生校外同居为的是解决性需求,提前寻找家的感觉;离异后的中年人,因为对再婚十分谨慎,所以用同居来考验彼此的心意;在农村,因为只承认婚礼庆典,不在乎法律登记,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还有居心叵测者,已有配偶却仍与他人同居,只为一时痛快。
  但罗教授认为:"同居现象的普遍化,与整个社会婚姻观念的松动有重要关系。尤其是在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龄之后,他们的婚姻观念更开放,更随意,不再视婚姻为神圣的契约,不希望被婚姻关系束缚住,害怕失败婚姻带来的伤害,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婚前同居。"
  "从全球来看,同居现象流行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相当多的人对它认识不清。从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试婚,什么是同居就可见一斑。"
  同居就是试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恶,又节省了生活开支,还学习了该如何经营婚姻。"据调查,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前同居是个好主意。
  罗教授强调,同居与试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同居者之间完全没有婚姻承诺,不合则分,而试婚者都抱着最终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标,会像真夫妻那样尽力维护两人关系。
  其次,因为没有追求婚姻的主观愿望,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问题,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近年来同居伙伴对非婚生孩子的虐待,构成了一类特殊的社会问题。国内有统计显示,同居伴侣间的暴力问题远远多于家庭暴力。而试婚者不同,追求婚姻的目标可以让两人关系更有韧性。
  另外,同居关系的双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独立和个人利益。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而试婚者有相互沟通的愿望,他们会努力促进两人的匹配程度,寻求建立更稳定的二人世界。
  罗教授反问:"本质差别如此之大,还怎么能从同居生活中学习婚姻经验呢-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经历的同居关系越多,就越容易选择同居而不是婚姻。
  作者简介:
  李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3307人
  入驻年限
  10.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代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