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如懿传小编看到有很多的人都是在议论纷纷,小编也是看了一下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期间的故事,电视剧的中有很多的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如懿传中为什么都叫主儿呢?在清朝是如何称呼妃嫔的?是叫小主吗?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如懿传》真是越来越好看了,如懿进冷宫的戏格外精彩啊,冷宫里太有趣了!《如懿传》中为什么不跟嫔妃娘娘叫"小主",反而都叫"主儿"呢?这样听起来是不是相当的别扭呢?那么这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懿传小主变成主儿原因揭秘 宫斗剧之中,不论是《金枝欲孽》还是《甄嬛传》里面,宫女对各自娘娘的称谓都是"小主",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导致的,再看如懿传里对各个娘娘的称呼,从"小主"变成了"主儿",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别扭。 当年《甄嬛传》万人空巷,"小主"这个词也跟着火了起来,不论是日常对话还是许多广告创意都喜欢用"小主"这个词。在们心里早已经默认了"小主"这个叫法,突然全部变成了"主儿"让人难以接受。 本来"主儿"这个词在其他的小说里是用来形容主人、某种类型的人或者婆家的。百度百科列出的出处是《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里面的"主儿"指的是结婚对象,显然不是《如懿传》里面的出处。 而在另一本书《金瓶梅》里面,则也出现了这个词。这里面的"主儿"倒是跟《如懿传》里面的"主儿"意思比较贴切,因此有网友说这编剧不会是从《金瓶梅》里借鉴来的这个称呼吧。 那么,清朝的内廷到底面对面是怎么称呼这些妃嫔呢?(背地里的称呼可能与当面有所不同,电视呈现的是当面称呼。) "小主"一词的来源,是金易的《宫女谈往录》。《宫女谈往录》一书里记载,以尊卑排序,后宫分为太后、主子、小主们,三个等级。作者金易,原名王锡,1917年生人。根据其《自序》,其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和街坊老宫女"荣儿"有所接触,听她谈了很多宫中和宫女的故事,而在八九十年代才由作者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出来。 "主儿"这个称谓,看似有北京特色,实际上根据北京话的特点,于尊重、正式的场合,很少有在词尾加儿化音的情况,何况以卑称尊,其称谓更不可能加儿化音。所以如果"主儿"这个称谓真的存在,也是一种戏谑的称呼,如逗孩子一般,不是尊重他人的一种称呼,同时,正如一个宫女无论与皇后是什么关系,也不能称呼她为"皇后主儿"一样,这种称呼也不是"关系密切"的体现。 "主儿"这个词,就好像现在职场称呼"头儿"一样,一两个人之间这样称呼,是个性,是好玩,全公司成百上千个人,都叫自己的领导"头儿",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 况且这两个音单独发起来特别别扭,发重了感觉很刻意,发轻了感觉就成了"主"。让人恍惚来到大型宗教现场,十分别扭。 那么,清朝宫廷里,宫女太监们对于妃嫔,到底当面怎么称呼呢?一般来说,可以称皇帝册封的位份+娘娘,比如娴妃娘娘,也可以称娴主子,娴主妃,这些应该都没有什么大错的,也是有历史资料印证的。 根据朱家溍对清宫太监耿进喜等人询问的记录,清宫太监、宫女们称呼后宫的时候,从大体上称呼为"各宫主位"、"皇后主位们",由此亦可见到皇后和主位要进行区分,即皇后为皇后,主位为后宫妃嫔。 而对于妃嫔的称呼,瑾妃、珍妃的本家侄子唐海炘在《我的两位姑母瑾妃、珍妃》一文中写道: "下车进了东门,在殿外听候传叫。只听太监一声高喊:‘瑾主子有旨,传六、七爷进见。" "姑母踢毽子的姿势很好看……太监和宫女们在旁边喝彩叫好:‘瑾主妃踢得妙!’" 同时,根据清代档案,宫中还有"某妃/某嫔娘娘"等等称呼,都可以见到宫廷妃嫔称呼的情况。 可惜木已成舟,《如懿传》一口一个"主儿"的现实是不可能改变了,要追剧,还是要好好忍耐一番,也许习惯习惯就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