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位于北京国贸CBD、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中欧温顿备受关注,原因是其总经理"李某某"突然"失联",成为当年又一起高管跑路案。据媒体报道,受该事件影响,约2000名投资者近4亿元资金无法赎回。 《重庆晨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第三方理财公司多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却对本金安全等关键问题含糊其辞,让人难以甄别。记者通过走访多个第三方理财公司,街头理财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经历篇】 理财产品传单街头发 一心动买了10万 家住重庆江北的吴伯伯近日在街头闲逛时发现,在街头散发传单的人当中多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穿得都十分正式,西装革履,打着领带,人都比较年轻而且看起来很精神。"吴伯伯说,和其他诸如饭馆开业、商场搞优惠活动之类的传单不同,这些人散发的都是理财产品传单,而且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动辄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至30%,看上去十分诱人。 见吴伯伯有些动心,一个年轻人不厌其烦地要他去公司坐一坐,"结果我到了他们办公室,发现他们的公司位于一个高档的写字楼内,而且装修十分豪华,看起来是一家十分正规的公司。"吴伯伯说,在工作人员不断游说下,他决定购买10万元的理财产品,年利息为12%。 后来,这件事被吴伯伯在银行工作的孙女吴小姐知道了,吴小姐在仔细研究了理财产品的合同后,强烈要求吴伯伯将钱退回来。"那个合同对借款、收益等都写得非常清楚,但唯一没有提到是否保障本金,万一理财公司投资亏本,我爷爷的10万块钱肯定血本无归。"吴小姐对记者说道。 在吴小姐的干预下,理财公司最终同意和吴伯伯解除合同,并将10万元退还给了吴伯伯。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打电话给该公司的某客户经理小王,并提出面谈,小王称"约见了好几个客户正在谈"。他在电话中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投资产品。"我们类似于担保公司或者说中介公司,比方说某公司找我们贷款,我们就会把你们的资金贷给他们,偶尔也会自己投资给他们。" 小王称,公司会与投资者先签订一个借款合同,并按月付利息给投资者,这期间资金仍然在投资者自己的个人账户上,等到有企业需要贷款时,再与该企业签订合同。 【暗访篇】 看上去"高大上" 理财经理就是业务员 记者以暗访的形式,对重庆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理财公司的规模参差不齐,大的有七八十号人,小的只有几个人。 "这栋楼里有6家理财公司,很多人觉得来这里办公‘高大上,更符合‘理财这个词的定位。"重庆某高档写字楼的经理李先生对记者说。 一名理财顾问反复提及公司在与某某知名银行合作,记者问是不是该银行提供担保时,这名顾问便支吾着岔开了话题。这名顾问除了询问记者有多少资金、能够做多长时间外,从未过问记者对风险的认识、承担风险的能力等问题,只是一味地强调产品的安全性高、多少人购买过这款产品、公司的规模大等。此外,他还表示,这些理财产品保本保息,只是不能在合同中体现。 多以P2P为投资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业务包括P2P(通过网络平台借贷)、基金、信托、有限合伙及资管产品等,每类业务的年化收益率不同。 记者拿到了某第三方理财公司一份"已经划款"的投资合同,这份合同为期一年,合同上将每月的收益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公司人员说:"现在第三方理财公司多以P2P为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10%~18%,而且收益是可以复利计息的,有的P2P在公司投资利润较高的情况下甚至能直接把收益率写入合同中,让客户安心。比如一款投资期限12个月、起投金额10万元的理财产品,若收益按月收回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若以复利递增的方式按年收回,年化收益率则可达到12.68%,然后精确到小数点,把月收益写入合同,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收益率能坐下来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理财公司收益率还能"坐地起价"。记者对一家理财公司的顾问表示,自己有50万元,但觉得产品年化收益率有些低,询问是否能提高一点,起初他一副没有商量余地的样子,但记者准备离开时,他拉住记者说可以提高一个点,"你还可以再跟我们总监谈谈"。 对此,重庆某银行一位知道第三方理财公司内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理财公司每月有业绩考核,为了完成任务,有的人会把部分提成贴给客户。 "第三方理财公司为了留住大资金客户,收益方面也会有些弹性。也就是说,你握着现金就能和他们谈收益率,不过中间的资金安全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就拿P2P来说,第三方理财公司平均卖出一单就会分割10%左右的收益给投资者和销售人员,而公司则会向借款人总共收取20%~40%的利息,是反馈投资者的2~3倍。"这名工作人员说。 *摘自《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