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施氏食狮史》来讽刺了时人有崇洋媚外者,短浅以为外国的一切都优于中国的人,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 很多人在训练普通话的时候都会练习《施氏食狮史》这篇短文,那这篇短文是由谁创作的呢?《施氏食狮史》讽刺了什么? 详细内容 01:
赵元任是近代常州人士,住在青果巷。20世纪20年代,时人有崇洋媚外者,短浅以为外国的一切都优于中国,呼吁说汉字应更改用拉丁字母代替,赵先生愤而作两篇时文请已试之发声,时人阅之瞠目结舌,无话可说。《施氏食狮史》就是其中的一篇。 02:
【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03:
一般认为,包括一些学者在内,认为赵元任是希望用这个例子来证明汉字拼音化带来的荒谬。其实,正好相反,"一般认为"的观点违背了赵元任本来的意思,或也是可以说作者找了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 04:
赵元任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施氏食狮史》限制性地使用一组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行文,属于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 05:
赵元任创造的这些同音文属于文言文,文言文记录的是先秦时期的口语。如果在先秦时期的人们用口语表达这些同音文,当时的人们能够听得懂。 至于为什么能够看得懂,是因为具有文言文功底,不具有文言文功底的人,照样很难看明白原文的意思,比如"适"、"是时"、"视"很多词不属于现代汉语系统。 汉字拼音化,指的是记录汉语通用语(普通话)的文字拼音化,拼音化的汉字直接还原口语面貌,能听懂就能看懂。比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功能之一是拼写普通话,所以看用汉语拼音转写的《施氏食狮史》的普通话译文没一点问题。赵元任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施氏食狮史》限制性地使用一组同音异形的汉字来行文,属于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拼音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