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很多问题都跟国人审美素养有关


  一个国家要有高度文明的发展,需要提升民众的审美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审美水平,人就会在庸俗中无聊,在无聊中沉沦。
  有些人尽管在高高的位置上,手里有花不完的钱,但因为审美情趣低下,没有远大目标,做什么事儿很难有长远眼光,最终导致不良后果。清朝的和珅就是一个典型。刚开始,和珅还是一个反贪污能将,可是看着腐败分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在信念上就渐渐出了问题,审美情趣走偏,开始认为人生苦短只有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才不枉一生。结果,他利用乾隆皇帝的信任,大胆地捞取钱财,直至成为天下第一贪,进入监狱。
  现如今同样如此,许多腐败分子在东窗事发之后,都会后悔当初不该如此。然而,在伸手要钱要权的时候,整个人都着了迷,不知道东南西北。
  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要每个人保持发展的审美情趣。如果让审美情趣变得庸俗,那么整个社会就会由文明变得野蛮,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许多人把社会问题归结为制度,殊不知人没有正确的审美判断,就算制度再完美,也不能让一个人获得无限的幸福。只有制度与正确的审美判断完美结合起来,人们才会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亚历山大大帝与第欧根尼相比,到底谁幸福?亚历山大尽管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这样的王朝也没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等他离开人间不久就灰飞烟灭了。然而,第欧根尼尽管生活清贫,但拥有高贵的审美情趣,他热爱阳光,热爱阳光下的万物,反而比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加自由。这一点,亚历山大大帝保持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在世之时,王朝变得愈来愈强大,而他离世之后,那些缺乏清醒认识的后世子孙却陷于权力富贵之中不能自拔,在争权夺利中走向覆灭。历史上,许多开国之君都会在清醒之时保持自律的生活,不会早早过上奢侈的日子,无论是汉高祖,还是唐太宗、明太祖,都是这方面的明白人。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朝如此,个人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够时时警惕自己,明辨是非,到头来只会成为庸俗之人,精神颓废,说不定还会让一个集体遭殃。
  审美情趣应该与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心态紧密结合起来。不是说那些腐败分子就不知道审美,只不过他们往往把审美变成了炫耀的资本、谋取暴利的借口。有许多腐败分子事发之后被查出拥有大量古玩字画。想来,艺术的审美并不代表一个人审美情趣有多高。
  人们都希望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然而,如果人的审美情趣得不到改善,就算再强大的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堕落与庸俗。可以说,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需要信仰给以力量,许多人在审美情趣上出现了误判,说到底就是没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最后整个人就有可能在德性上滑坡。难怪康德会劝诫世人一方面要时刻仰望璀璨繁星,另一方面要保持内在的德性。孟子曾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只有保持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才会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审美素养不仅仅是靠学习知识来获得,有时候来自生活。只有善于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审美情趣。鲁迅先生写下一篇篇讽刺小说和犀利的小品文,以此来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唤醒民众自尊自爱,从而培养每个人的审美情趣,构建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李克强总理提倡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说到底,依旧是希望人们通过阅读来提高审美能力。
  然而,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常常是功利性的,总是在谈论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把读书变成信息收集的途径,成为自己吹牛的资本。思想的发展常常需要审美情趣维持动力,对与错、美与丑、高与低的认识,都需要一个人的审美判断有持续发展性。一旦被花花绿绿的世界迷失了方向,整个人就会没有了是非标准,失去了原则性,可能做出一些坏事来。
  如何拯救国人偏低的审美情趣?我们有许多事儿要做。愿人人在提高审美情趣中谋求幸福生活,而不是把幸福仅仅建立在物质和感官享受之上。
网站目录投稿:思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