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的秉性是率真的,虽然接触不多,感觉很好,一见如故。人的相识相处都需要缘分,感觉彼此很真诚,便没有很多繁琐的寒暄客套。似国际庄鹿泉区的山间水,冷冽,简单且纯净,值得崎岖路上探访。感觉秋果很安静,也许内心渴望着发达,让更多受众接纳其艺术,但不迫切。基于此,我们这些同辈也应索性将稍许焦躁的心刻意收敛,专注于独善其身,去伏案挥毫,专注于笔墨的精耕细作。 庚子岁金秋,秋果参加过一次我组织的"上谷雅集第九回展",在大激店古镇的路美术馆。虽然只有一幅参展作品,尺幅也不大,但是细观之,他的画面始终弥散一股逸气,一股挥之不散的气息。看去疏淡雅逸,且率性而为。他的行笔不疾不徐,与其宁静雅逸的性情暗合。远山如黛,林下一亭,山石弥漫,林泉啸傲,构成画面所有元素,皆为有心之举。郭熈告诉过我们,我们认真做到就极好。也许,秋果的艺术风貌便据此形成。 秋果的艺术路径自由,其职业的择定亦相对自由。然而,其艺术语汇的表述却是温和的。其表述方式,首先是说给学术,说给具有独立审美的受众。一言以蔽之,相信秋果能够做好。 所谓"艺术来源生活",几乎适用每位艺术家,当然包括秋果,也包括我们。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我们都会在某个懵懂的暗淡无光的时刻,叩问自己。秋果想来也是沉默多思的性格,也正因为他以年轻人的视野探访古人心境,作品才卓尔不群,才让观者纷纷在其作品前驻足。去年目之所及的两个好去处,响堂山的石雕,南通的塔,都颇觉得入画,想来秋果也会是在生活中多游历,在画中才能可游可居。 秋果久居京城,交友壮阔,视野亦开阔。传统功力扎实,作品古意盎然,可谓是正道。年轻的时候,艺术家多读书,多读古迹,把书法写好,做到博学多闻,唯有持续夯实地基,其艺术大厦建造才能高耸入云。我们年轻一辈,应该是厚积厚发的,我是在绘画上不愿意抄近道的,必须自己去经历,去走走看看。画面的呈现方式,我希望的是一种相对凝重的方式,这跟我对历史文物的偏好相关。秋果的作品也映襯出了他的偏好。小醉微吟过一春。 杏花雨细欲生尘, 闭门高卧养天真。 只有梅花是知己。 重与江山作主人, 好书堆案转甘贫。 以周作人和鲁迅打架期间作的诗,祝贺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