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四位小老板的生意经


  徐郁华 汤华
  1.王建强:独食比大锅饭好吃
  1989年,王建强才18岁,就到了河南,身上挂满眼镜,大街小巷地叫卖。1991年,他到了南京,在金桥大市场卖了2年电风扇。因为销售季节性很强,压货太多,他转到银桥大市场卖电子表,做了两年多,又失败了。1999年,玉桥大市场开业招商。"我发现,各大商场的箱包、皮件卖得又火又贵,这个生意赚钱。他投资七八万元,租了两节柜台,开始做箱包生意。做了3年,他发现,尽管销量稳步上升,但竞争激烈,利润不断地降低。
  2002年,王建强开始独家代理品牌产品。"在租金廉价的大市场,卖商场档次的商品,真正做到市场的价格、商场的质量。这种销售方式与众不同。"如今,王建强是法国都彭的江苏省总代。仅仅一年多,他已是身家百万。
  2.吉荣桂:做生意就得脚踏实地
  1990年,吉荣桂带着老婆孩子,揣着借来的全部家当——2000元钱,到南京"创业"。生活艰苦点儿没关系,但没本钱怎么做生意?
  "天刚亮,我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到菜场卖袜子;白天,到鼓楼街摆地摊;晚上,到湖南路灯光夜市摆小摊;下雨了,就赶紧到夫子庙进几把雨伞到鼓楼广场卖……卖一双袜子能赚三四毛钱,卖一把伞能赚块八毛钱。总之,什么赚钱做什么。当时真是苦到极点了。南京的麻团卖0.16元一个,我都舍不得给儿子买一个吃。我们农村有一句土话:‘穷人不怕死做,只要你勤奋地做,总会‘翻身的。"他说。
  1995年,南京金桥大市场开张招租。吉荣桂投资10万元买下了金桥的两个商铺,并决定开始做服装生意。"5年攒到这10万元钱,一下子全部拿出来,我没有犹豫。因为我早就意识到,靠摆小摊做小买卖,既不稳定又赚不到几个钱,必须扩大生意经营规模。金桥开张刚好是个不错的机会。别人可能都觉得生意人来钱容易,其实不管做哪一行都很辛苦的。我到外地去进货,舍不得在外住一宿,就坐在运货卡车的后车厢里一起回南京,大冬天身上的衣服都被雪浸湿了,连最里面的棉毛衫都潮了;坐火车舍不得买座票,晚上就在地上铺张报纸睡在别人的屁股底下……说实话,做生意这十几年来,我都沒尝到过早上睡到七点钟以后是什么滋味。这些苦一般人是吃不下来的!"吉荣桂感慨道。
  面对自己日益壮大的事业,吉荣桂也坦言:"已经开始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比如时下最流行的电脑,我就不会用。电脑可以上网看信息、找商机,自己的生意也可以用电脑信息化管理,既规范又方便……"
  记者手记:眼高手低,可能是现在很多创业者的通病。诚然,"没有本钱"的确令许多创业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能有原始资金?如何积累原始资金?吉荣桂应该给了你最好的答案:放下架子,"不要挑三拣四"!
  3.周培坤:人人都用的我才做
  刻满风霜的脸、粗糙的双手、再朴素不过的着装……怎么看,眼前这位58岁的简朴的老人,都不像有500万资产的富翁。
  "我从倒卖苹果开始。那时候,做生意很不光彩,但我还是辞职下海了。"1986年,周培坤借了400元钱,从烟台进苹果,0.3元/斤,到南京0.8元/斤卖,一车就能赚上千把元。"做苹果生意相当辛苦,我当时都吃、睡在果园里,才做半年,就瘦了20多斤。"尽管如此辛苦,周培坤还是坚持倒了四五年的苹果,赚了十几万元。
  1990年,周培坤又盯上了服装生意。他认为,服装市场竞争固然激烈,但服装人人都得穿,市场需求量大,只要选准款式、品种,照样能赚钱。他最终选定卖内衣,先后在夫子庙金马大市场、金桥、玉桥大市场开设销售专柜。生意越做越大,最后,他兼并了上海红梅针织内衣厂。"当然卖苹果是因为人人都爱吃;现在卖内衣是因为人人都得穿。"就是如此简单的理由,周培坤一连做了13年。
  记者手记:苹果、内衣,不管穷人、富人,都得吃、穿。周培坤再简单不过的"生意经",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4.盛宏春:财富来自扬长避短
  1998年,刚刚从扬州化工学校毕业的盛宏春,本来学校有定点分配单位,但他没有去。"我当时就是想自己闯一闯。"这应该算是盛宏春创业的第一次冒险。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中专生想找份像样点儿的工作都难,更别提什么创业了。
  他的创业第一站是北京。"在北京的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我在北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小饭店打杂的工作。最难的时候,一块钱吃三天。父母亲自到北京来求我回家的时候,一看到我的两只手,眼泪就哗哗地流。因为我的两只手黑黑的,全是裂口,就像煤炭工人的手。"
  就这样,盛宏春被迫跟着父母回到江苏。他决定留在南京再闯一闯。他在电器销售公司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搬运工、送货工兼营业员,月薪300元。冰柜、电视机、音响……上货、卸货,不会骑三轮车就一路拉着三轮车送货。因为肯吃苦耐劳,老板居然发给他600元!第二个月,初来乍到的他,销售业绩是全公司最高的,月底拿到1800元工资。他认识到自己有销售才能,更坚定了做生意的想法。
  1999年,南京玉桥大市场开业,老板买了个商铺卖电器。半年后,商铺严重亏损,老板决定卖掉柜台。盛宏春决定单干,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借了5万元钱买下了柜台。
  盛宏春开始分析老板失败的原因:"老板当年什么货便宜就进什么货,但是我后来发现并不是越便宜的产品利润越高,顾客买回家的东西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到处出毛病,来来去去、左修右修,利润没了,信誉没了,口碑没了,回头客也没了。"盛宏春决定转做中高档产品。而且前来大市场的买商多是批发,所以信誉非常重要,以吸引回头客。
  我最大的心得是:做生意永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一路看。
  记者手记:持之以恒的创业梦想,支撑着盛宏春愿委身做饭店的勤杂工、做电器公司的搬运工和送货工。
网站目录投稿: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