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空山有落霞流水空山有落霞――浅析薛宝琴(一) 红楼人物 楔 子 《红楼梦》至四十九回,已到了"盛极难返"的光景。"烈火油"的余温虽然尚炙手可热,但极度的繁华似乎已到尽头,给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受。掩卷困惑之间,曹雪芹却出意料地将笔锋轻轻一转,把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位水般的女儿送进了大观园。顿时,天真烂漫的。"女儿国"中犹如来了盛春之神,群芳斗艳、百卉争香,令人眼花缭乱接应不暇! 为了使这四个不速之客很快融合进大观园,曹雪芹充分挥了他巨大的艺术才能。殚精竭力、苦心孤诣地突出薛宝琴,她用最快的速度跻身于宝钗、黛玉、湘云的行列之中,给读者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对于这个人物,早期的"红迷"们虽有不少的评语,后来的红学家却不甚重视,似乎把她看在眼里的人还不多。 不要忘记,现存的《红楼梦》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失"了的后数十回中隐着极多我们今天尚不能解的谜底,放弃任何一个有价值人物的研究都是一种错误的轻率。宝琴这个人物在书中出现得如此突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里身份如此显赫她的结局又是非常地不易捉摸,这本身就很值得研究。对这样一个活动频繁、惹人注目的人,如果单凭脂庚(戚)本十七、十八回合注"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一句话便不予重视,我是"期期以为不可"的!宝琴遭到冷遇,我想原因有三: 其一宝琴出面迟。 这确乎不假,但也确乎不是衡量一个艺术形象重要与否的标准。《秦香莲》这戏大家都看过,假如一开场就让包公威风凛凛地跑出来,那该怎样演下去呢? 其二她不在"十二钗"之列。 这种想法真是有点"本本主义"。说句笑话"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了"。且不说我们是研究《红楼梦》,不是研究"十二钗",即十二钗中也便有很多人不及她的重要,而很多重要女子亦并未列于"正册"之内了!何况她人"副十二钗"也不过是一种臆测罢了。何必那么势利呢? 其三她的评语批语极少。 正因为批评少,对她的出现和"下场"无从猜测,所以与其说她"不重要",还不如说是"难研究"为准确。请看,"十二钗"梦中无她的判词无她的曲;洋洋荡荡四十八回书中无她的名,"群芳开夜宴"中无她的签。脂砚斋及各种版本中对她的批评绝少,这还能说不难研究吗?但话说回来,曹雪芹如果下那样大的功夫去写一个毫无意义的人,那还成什么曹雪芹呢? 因此,薛宝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揭开她的秘密,对研究后半部《红楼梦》的情节和演义是很有价值的。 那么,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 群芳合影、情榜殿军 宝钗、黛玉、湘云等人在前四十八回书中已被写得呼之欲出。她们的美貌和才学早已折服了书中人和读者。凭空再增加一个可与宝黛湘三人抗衡的人而又要不事雕凿,这是何等困难!而曹雪芹也实在是煞费了苦心: 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这些人总不及他。" 这叫做"水落石出"。《红楼梦》中宝钗、黛玉是第一流的美色了,但"琴姑娘"一来,竟像太阳压倒了月亮,使她们黯然失色!美得连曹雪芹都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只好让她不露面便先声夺人,拿着西子、王嫱、飞燕、杨贵妃一古脑儿地往下面垫! 为了加深这种印象,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美丽环境,让这位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塑造了一种超世俗的美的意境,照了一幅特写镜头: 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遭:"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样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这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双艳画’"。 2 流水空山有落霞-浅析薛宝琴{转} 这样浓笔重彩地描绘一种高纯度的美,在《红楼梦》中实在只此一人。黛玉之美,原是一种病态的美;宝钗容貌美而失之于"富态";湘云则主要表现为线条美和健康活泼的精神美;而秦可卿虽号"兼美"却又犯淫,思之令人作呕。实在是谁也美不过这位"城北徐公"琴姑娘。 她不但有美貌,而且也有美才。 《红楼梦》三位才女为宝黛湘已是定评。文如其人,表现在涛词的风格和造诣上她们也自立山头,各有千秋。宝钗温厚庸雅,黛玉风流凄婉,湘云则豪放不羁。三个人雄踞大观园诗坛,打擂台一般各有输赢。别的女子甘当陪衬而已。 但宝琴一人大观园,情况便发生了变化。她的诗词在构思、意境、形象思维诸方面又自另成一格,显得富丽堂皇而不落俗巧、风度高雅而氛围悲凉。宝黛湘也只好放弃鼎足三分的地位,给她让出一席之地。 芦雪庭即景联诗,也可以说就是曹雪芹专门安排的一次赛诗会。这次比赛谁是冠军?因各人鉴赏能力和标准不同难以妄拟。我认为,12人抢句子作出来的诗;整体结构上很难讨好,只能从各人诗句意境上较量优劣。据我拙见,宝琴的诗句在气势上占的是上风。请想,"绮袖笼金貂"何等华贵典雅,"吟鞭指灞桥"何等豪壮,"伏象千峰凸"何等雄伟!作惯了庭院诗的宝黛湘便很难出此佳句。 蔡义江同志在解析宝琴《咏红梅花·得花字》一诗曾说她似是"在作自画像"。我认为很有见地。"春妆儿女"的"前身定是瑶台"仙嫒,她有着"落霞"一般的姿色,面对着"流水空山"叹息着"无余雪(薛)"的命运,很像她自身的写照。 实际生活中谁见过美得毫无瑕疵的人?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高度地统一于一身,反而形容得有些架空。但曹雪芹却似乎是有意这样搞的。 如何理解曹雪芹的原意呢? 研究《红楼梦》的人,多有用"拆字"法解谜的,原因就在于此公喜造谜。我不妨也来一试:"宝"者乃二宝之合称,"琴"乃二玉之今也! 如果我没有拆错,宝琴即当是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诸美的合影,集中了他们的美于一身,当然也就美于其中的任意一人。既是"二玉之今",我们就不必问她在前四十八回的毫无影响了。她是一个虚写的"画中人",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这个意图。 曹雪芹与薛宝琴,用的正是"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法子,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高级玩笑。 那么,怎样理解所谓"副十二钗"的脂评呢? 我认为,脂砚斋是断断续续地阅读了曹的后数十回《红楼梦》稿本的。像《镜花缘》、《儒林外史》这类小说一样,当时流行的一种写法总爱在书后搞一张"榜"。《红楼梦》结束时可能也有一张"情榜",上列36名、72名或108名书中女子名号。脂砚斋见过这张"榜",他揣摩雪芹的意思,将琴、岫、纹、绮列入于"副十二钗"。 这张"情榜"的"首座"当是宝玉,"领队"当是秦可卿,"冠军"当是薛宝钗,那么"殿军"呢?我意拟为薛宝琴。宝琴似就是《红楼梦》中的毕全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