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武器非常多,很多成语里面也都是带有武器的,诸如刀光剑影、明枪暗箭等等。而在众多武器当中,"枪"算是大家很感兴趣的一种了。枪身是用木制作而成的,但是枪却是要带上战场的一样物品,为什么要用木质这种容易折断的材料?用铁质不好吗?难道古人有一些办法能够让木质的枪不容易折断吗?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 在一些古典的演义小说里面,那些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动不动就用的是几十斤甚至几百斤重的武器,纯粹就是作者臆想出来的,比如说关羽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那就相当于带着一个八十二斤的人上了战场,全程都得用自己的双手举着这个人,不管是什么动作,挥舞也好杀敌也好,武器都是完全腾空的状态,就算是大力士,也没有人受得了吧? 所以,重量对于古人的武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羽这种情况肯定不可能出现,金箍棒还有几万斤呢,虽然更加夸张,但说到底其实都是假的。古代上了战场,没有小说里面那种所有人站着不动,只是看双方主将打斗的场景,打仗拼的是整体的战斗力,而不是单个人的武力值,所以相互拼杀的是士兵,而不是将军。 那么,士兵手中的武器就很重要的了,它需要轻盈,但同时也要具有杀伤力,而枪作为一种非常常用的武器,自然需要选择质地轻盈一些的材料,所以很多枪的枪身都是用木料制作而成。其中椆木是最好的,合木稍微差一些,白蜡杆最更差一些。铁质的枪头都不会很重,三四斤就算是比较重了,更不要说用铁制作枪身了。 枪对于木头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能太脆容易折断,不能太重不便于行动,还要具有韧性,否则不就变形了吗?枪杆一般来说两三斤就最好了,不过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差别,也不是所有时候使用的材料都一样,但是轻便加伤害值,都是最重要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