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


  当前,很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生活紧张所致。实践证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其它手段所不能及的。——Psy525.cn
  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在校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患心理疾病率已达20%左右。据最新统计,我国17岁以下儿童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构成了威胁。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因素: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迷惘彷徨,产生心理上的错位与变态。其二是家庭因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不顾其能力与愿望,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超出其心理负荷而产生心理障碍。其三是学校因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升学压力导致一些学生自私、内向、孤僻、自我过分膨胀,引起学生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开展对他们心理疾病的治疗和调节的研究,主动预防心理疾病,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当务之急。尽管目前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心理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体育锻炼来辅助治疗,则会收到较好的疗效。
  人的大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兴奋可以从大脑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相反,做动作时产生的肌肉收缩,也可传递到大脑,使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兴奋。因此,肌肉收缩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兴奋就多,大脑的兴奋程度就高,表现出人的情绪高涨。体育活动之所以能有效的调节人的情绪,就是遵循了这一原理。体育对人的情绪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而情绪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激发、组织、维持和导向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可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体育运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强度、速度、幅度和节奏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它能消除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消耗他们长期积聚的大量不利的心理能量,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的发泄口,从而可以消除障碍,达到心理平衡。
  体育作为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有以下几大优点:第一,患者易接受。绝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意到心理机构去治疗,但体育活动却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没有病人的感觉,能避免周围人的议论,可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治疗。第二,见效快。体育手段调节治疗不仅能调节心理,而且还能改善生理机能水平,达到生理来帮助心理的效果。第三,无副作用。通过体育手段调节治疗的心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小,一般没什么危险。第四,便于自我调节治疗。体育手段方便易行,不受医疗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更不需要花费财力,便于自我调节治疗,弥补现有学校心理治疗机构人员、设备的不足。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过去,对于体育运动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教师往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现在,我们从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的整体观来看待这个问题,已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疾病确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应重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疾病的疗法。
网站目录投稿: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