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刘龙珠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但他父亲却猝然病故。面对母亲和三个年龄还小的弟弟,作为兄长的刘龙珠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承担起了"顶梁柱"的重担。 但是,他家所在的江西洋塘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靠什么养家糊口呢?17岁的刘龙珠茫然无措。二伯劝道:"发财由命,谋生靠勤,你还是跟我学稻田养鱼吧。"刘龙珠答应了。这一干就是12年。刘龙珠虽然成长为半个养鱼专家,但累死累活忙一年,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 1993年,他争取到了2万元贷款。他把自家的5亩责任田改造成了鱼塘,养鱼养猪,立体养殖。这一年,他家出栏生猪70头,捕鱼500多公斤,一举成为"万元户"。 初尝甜头,刘龙珠趁机再次向信用社贷款扩大经营规模,不料这回资金被"套牢",周转失灵,眼看着还贷期限日益临近,他一着急,不惜砸锅卖铁、挖东泥糊西壁,总算按时如数归还了贷款。他的诚实守信打动了信用社,破例继续给予他免担保大额贷款的优惠。 有了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刘龙珠放手一搏。1996年,他先后投资10多万元,开发荒山废水、建造沼气池,进行"猪—沼—渔(果)"立体生态农业试验。 为了掌握农业新形势,全面提高科技水平,他购买了大量农业科技书籍,并跟水产局、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多次前往江西九江、广东汕头和湖北武汉等地的水产养殖基地参观考察,引进"四大家鱼"和鱼苗新品种,如桂鱼、彭泽鲫、黄鳝、泥鳅等,进一步优化了水产养殖结构。 市场上的鱼苗供不应求,价格一再上扬。刘龙珠又建起了一个孵化场,把水花养成各种规格的寸片出售,并利用价格便宜、滞销的鱼种作为饲料,"以贱养贵",喂养价格高、畅销的商品成鱼,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渔业休闲娱乐产业的兴起,刘龙珠又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冷水田,创建了龙珠养殖垂钓中心,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和住宿于一体。他还跟人合伙,办了机砖厂。 如今,他家拥有水面40多亩,年产生猪200多头,培育鱼苗5000万尾,年收入20万元。 1999年,刘龙珠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经过一番调查论证,他决定:扬长避短,放弃处于弱势的种植业,"以渔为纲",大力发展渔业和休闲垂钓、鱼丝加工等相关产业。 但是,洋塘村属于丘陵地带,村民世世代代都以种植业为主。而且现有鱼塘普遍水面狭窄、水深不足1米,一旦久旱不雨,水位下降,无法及时供应活水,很容易造成缺氧、翻塘,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刘龙珠带领大伙挑石、夯土、筑坝,大兴鱼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中暑,他两次晕倒在工地上,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此外,他还争取到了财政拨款,修通了公路,接通了电线,并在鱼塘周围打井,安装了增氧机,铺设了供水、排污管道。 2004年,刘龙珠牵头组织成立了洋塘村渔业协会,对全村养鱼户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和统一管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生态养殖,改造养殖设备和设施,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和升级;每年每季度都要组织示范户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舉办了"科学养鱼技术擂台大比拼"等活动;2007年,洋塘村率先在江西省农村综合信息网注册创办了全县首家村级渔业网站,宣传鱼苗孵化产业特色。 在刘龙珠的影响和带动下,渔业生产已经成为洋塘村的主导产业,一条集孵化、饲养、成鱼贩运、休闲垂钓、鱼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应运而生,水面面积扩大到2000亩。该村的水产养殖基地被农业部指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并被列入重点项目支持后备单位。 集体经济壮大了,洋塘村先后投入120多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秀美宜人的现代化山水田园风光,每年吸引10多万名游客,成为赣州市首屈一指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产业生态旅游网络型新村、"赣州市十大魅力新村"、"省级文明村镇"、"全省十大和谐村庄"。刘龙珠本人也因诚实守信、经营有方,连年被评为赣县"文明信用农户",2008年还被评为"全省文明信用农户标兵",成为赣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等,先后来洋塘村视察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水中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