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嬴政为何不重用韩非最后还杀了韩非


  韩非的思想对于嬴政来说,是非常欣赏的,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之后,对于他更是敬佩,也非常希望能够见到韩非,但尽管嬴政得偿所愿,最终韩非却并没有得到重用,甚至最后还被秦始皇赐死,而历史上韩非死后,嬴政赦免的消息才传来,但是为时已晚。但嬴政既然很欣赏韩非的才华,为什么却是这样对待韩非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嬴政欣赏韩非
  嬴政统一六国之前,他看到一篇韩非子写的文章,并且对这个文章赞叹不已!当时,李斯就在嬴政的身边,他听到嬴政说,"若是我能见到此人,死也甘心了"!可见,嬴政对韩非的欣赏。
  很显然嬴政是不知道韩非的,否则,他也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过,李斯是知道韩非的,因为韩非是他的同学,他们一起在荀子门下学习过。听到嬴政的感慨后,李斯告诉嬴政,这一篇文章是出自韩非的笔下,想要见他还是不难的。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和李斯毕业之后,就分道扬镳了。李斯分析了当时的国家大势,他得出来的结论是秦国最有前途,所以,李斯只身来到了秦国,先是投入吕不韦的门下,之后,到了嬴政这里。
  韩非没得选,他只能留在韩国,尽管说不被韩王信任,他也得和韩王一起守住他们家的祖业。
  当时的韩国已经是秦国的附属国了,嬴政想要见到韩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韩国也知道,嬴政可能要灭韩了。所以,在韩非临行之前,韩王想让韩非说服嬴政,不让他最先灭掉韩国。韩非就这样到了秦国。
  嬴政作为韩非的粉丝,见到韩非这个偶像时,还是很崇拜他的,而且也想要重用他。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韩非死在了秦国。
  2、嬴政为何没有重用韩非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
  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变化的,李斯本初并没有必须杀韩非子的想法,但韩非子多次向秦王纳谏,要求铲除权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权臣,岂有不先下手为强之理;
  二、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太过实诚。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让皇帝政权巩固,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实诚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国思想,却不是他本人,当他将法家精要和盘托出之时,他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更不要说秦王不会杀李斯,而去救韩非子,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处。
  三、虽然精通权谋,但未认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李斯,而李斯又如何能容纳下一个才能比自己高,却又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的师弟呢?所以韩非子必死。《史记》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李斯想害韩非,说韩非是韩国间谍,继而促使秦始皇杀韩信的决断,虽然史记上说秦始皇后来后悔了,但其实韩非子进入秦王宫的那一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很简单,秦王不需要他,需要他的思想,所以李斯才能趁虚而入。
  向就是合作,背就是离去。这是一个选择,关乎人生旅程是否平坦,有时候我们看古人比如韩非子、韩信,我们都会为其最终结局而惋惜,甚至会臆测,要是韩非子不投靠秦王,韩信不投靠刘邦,或者背叛刘邦就好了,可惜历史就是历史,人生不会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选择了,就要为当初的选择而承担后果。
  3、韩非之死
  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韩王安三年(公元前235年),因秦国攻韩,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实力。
  韩王安五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即秦始皇)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韩非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纵横家姚贾之短(姚贾曾经破赵韩燕等五国合纵,韩非上书说姚贾奔走列国是为了中饱私囊,而非为秦国出力,欲使秦王不用姚贾)。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
  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书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秦始皇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始皇,被拒绝。后来秦始皇后悔,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青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