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是教育过度还是教育与市场互动不足


  近日,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师刘金菊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教育过度率从1990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28%,教育过度会催生严重抑郁,也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该研究成果甫一面世,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对中国多年来高等教育情况的数据分析,刘老师认为,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教育过度率"偏高,这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乍一看,刘老师的研究成果似乎很能解释当下中国的现象。有网友进一步指出:"应及时修正,过度也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滑坡。"
  针对刘老师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民大学程方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洪成文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程老师认为,所谓"教育过度"是一个"伪命题",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不足"而不是"过度"。我国的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是应该大力培养的。至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因为产生的各种问题,并不能用"教育过度"来解释。洪成文教授认为,并不能将教育功能完全经济化,不能把教育与就业挂钩。
  中国高等教育到底是过度抑或不足,一时间没有定论。刘老师的研究成果立足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和就业市场的不平衡状态,刘老师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每年各个高校培养了大量的学士、硕士、博士,可就业市场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适合的就业岗位,所以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找不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很多人对自己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产生了怀疑,"读书无用论"等思潮此起彼伏。
  刘老师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对问题的一种解释,可其提出的方案笔者并不认同,比如,应该改革现有的教育市场,压缩产量使其回归到与就业市场相平衡的状态。这种方案并不能解决创新性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多样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等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高等教育改革单轨制,而应该是教育和市场改革双轨制。以往的教育改革只是教育系统自身在改,忽略了市场的需求,使得教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创新型人才明显不足。而市场的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潜力为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各种各样的出路。只有实现教育和市场的互动,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