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 2014―201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厦门市民立小学 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及省级,国家级体质健康调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评估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实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 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提供"人,财,物"的基本保障.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教育局领导一再强调,当前教育要抢占两个制高点,一个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就是信息化教育.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购入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扫描仪等电教设施.目前,学校有网络教室4间,拥有电脑150台.多媒体教室2间,均配备了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录像机等全套设备.美术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以及每间普通教室,均配备了中控系统,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等相应的电教设备.此外,学校还为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共计63台.学校还拆资5万余元,购买了科利华备课软件,鹏博士备课软件,朝阳行动计划软件,阶梯教学软件等.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此外,我校在今年又投资60万元,重新翻建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园局域网,进一步提高学校在信息化教育的实战能力. 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并不等于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就能上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很过硬的骨干力量和人人能运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决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从2014年起,我校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等网页制作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目前,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全体教师都能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应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和网页的能力. 学校还立足于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有意识地给部分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好的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如"网站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送电教老师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到福州,重庆,武夷山,北京等地参加"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制作专业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应用培训班","朝阳行动计划培训","课程整合研讨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通过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蓉老师已成长为我区唯一一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整合学科知识,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促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需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基础;又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表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校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两种模式. 从2014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每周一至二个课时,低年级由教师自编教材,中高年级选用审核教材.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并保证上课的学生人手一机.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将课堂课外延伸到课外,并适时选择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 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陈蓉老师就选择北师大(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语文第一册《太阳》这首诗作为情景导入,并要求学生以课本插图中的"树木,房子,太阳,公鸡,天空,草地等图片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形"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与诗歌情境中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探索组合图片的方法中,发现"如何将有颜色背景的图片在组合时设置透明 "这一问题,并将几种现象不断对比,比较,将事物整理就绪,经过反复的设想,实验论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甚至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经过"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又如,陈蓉老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的灵感完全源于一题数学习题,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复杂,美丽的图形.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flash软件制作旋转图形不谋而合.因此,在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之后,将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巧妙地融入到flash软件中旋转图形的制作方法上,并运用制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完成数学课本p60第6题提出的任务: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这样就成功地将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l-about it(learn abaut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整合.在该课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数学课本的课后习题:"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与信息技术(flash旋转工具,变形设计面板,元件转换等)知识的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任务,并努力营造出"在一种自然的方式下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的氛围.由于将"图形的变换"这一数学问题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自由旋转"工具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掌握旋转工具使用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去构思复杂图案,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意义主动构建,并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旋转工具设计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完成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与延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第二篇:201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 2014―201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厦门市民立小学 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及省级,国家级体质健康调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评估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实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 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并不等于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就能上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很过硬的骨干力量和人人能运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决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从2014年起,我校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等网页制作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目前,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全体教师都能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应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和网页的能力. 学校还立足于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有意识地给部分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好的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如"网站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送电教老师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到福州,重庆,武夷山,北京等地参加"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制作专业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应用培训班","朝阳行动计划培训","课程整合研讨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通过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蓉老师已成长为我区唯一一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整合学科知识,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促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需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基础;又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表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校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两种模式. 从2014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每周一至二个课时,低年级由教师自编教材,中高年级选用审核教材.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并保证上课的学生人手一机.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将课堂课外延伸到课外,并适时选择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 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陈蓉老师就选择北师大语文第一册《太阳》这首诗作为情景导入,并要求学生以课本插图中的"树木,房子,太阳,公鸡,天空,草地等图片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形"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与诗歌情境中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探索组合图片的方法中,发现"如何将有颜色背景的图片在组合时设置透明 "这一问题,并将几种现象不断对比,比较,将事物整理就绪,经过反复的设想,实验论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甚至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经过"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又如,陈蓉老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的灵感完全源于一题数学习题,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复杂,美丽的图形.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flash软件制作旋转图形不谋而合.因此,在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之后,将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巧妙地融入到flash软件中旋转图形的制作方法上,并运用制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完成数学课本p60第6题提出的任务: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这样就成功地将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l-about it(learn abaut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整合.在该课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数学课本的课后习题:"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与信息技术(flash旋转工具,变形设计面板,元件转换等)知识的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任务,并努力营造出"在一种自然的方式下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的氛围.由于将"图形的变换"这一数学问题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自由旋转"工具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掌握旋转工具使用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去构思复杂图案,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意义主动构建,并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旋转工具设计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完成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与延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根据市教科所2014年工作安排和县教研室工作布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素质,我们举办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选。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将理科性质和人文特点加以揉和,所以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准备与评选活动借助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下面我就这一活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业务上、知识上、处理问题上的不足与缺憾,从而为今后的教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树立了向优秀老师学习的信念。 二、通过这次评优活动,教师们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显的提高,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比如说一些教师以前没有用过多媒体,现在在说课中,他们学会了用多媒体将自己精心设置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和其他的老师。 三、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现在在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要采取的措施、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 总之,这次的信息技术评优课准备充分,进行顺利,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了一些新莠,也选拔了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使这一学科成为新兴但绝不落后的学科。 08.4.6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活动小结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活动小结 ×××××学校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秉力支持是活动得以开展的坚实基础;参加讲课活动的老师对每堂课的精心设计以及全体教师对活动自始自终的热忱关注,是本次活动能圆满结束的根本。 本次活动中,一共有6位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应该说这6节课都很精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活动中每位做课老师都经过精心准备,教付出了很多。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科学的把握,而且基本都能熟练的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方面,各位参加讲课的老师都在力求体现这一理念。 二、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 三、注重切合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求异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这一理念的贯彻是一亮点。 本次活动中我认识的不足总结如下: 1、有的课教学环节过于饱满,为了能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有个完整课的印象,设计课的内容太多,致使出现为了赶课而没能充 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吃力,学生也没调动起来,整堂课就见老师在讲。 2、有的老师讲的比重过多。传统的"问教法"的痕迹太重,而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太少。某些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的地方,老师也包办代替了。 3、有的合作学习没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重要的一环。 4、有的教师的角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和评价者,要把自已定位在是学习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 5、有的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交流和接触交流。上课的时候,教师眼神的运用,应该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 本次活动于5月24日结束,经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共评选出校级优秀课一节(王华英老师上的《和妈妈在一起》二年级美术课)。本次活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竞赛原则,分层选拔,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活动 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确定全体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评比中。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 经教师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从9月5日起,到9月20共进行了15天的课堂教学实践课活动,学校里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成员共8人,对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教学实践评价。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迟建波、李立梅、祝艳清等教师工作负责,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信息处建立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教师了参赛内容。 此次活动对学校整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教师的实践课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环节,参加实践活动均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 大多数教师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作用。课中大多数教师虽然仍采用ppt文档,但配合活动后应用的层次有了较高的提升。如"放飞自信"一课中,一幅静态的图像通过活动的实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做到了技术与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看到教师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课件,只要有效的设计好学生活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说明ppt文档仍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主流。 在开设的18节实践中教师均做了精心的准备,课程资源丰富,手段多样化。如:"滑动变阻器"采用了仿真物理实验软件,"物理实验专题"和"抛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网络教学方法,"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称与旋转的复习"等采用了几何画板,此类运用充分发挥媒体的交 互性作用,凸现学生主动参与。而其他课程则采用flash动画或ppt演示文稿,结合设计的学生活动演绎教学过程。 不足:有个别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现象,也有采用的课件虽然是属于互动类型的,但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发生变换,使得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 评比后,将"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评比"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评比,共有以下11名教师获学校奖。 一等奖:李立梅、盖海滨、刘阳 二等奖:迟建波、耿艳秋、侯永玲、于泽红 三等奖:孙庆丽、王中杰、张淑艳、靳荣申 极个别教师上课时有非普通话的发音,需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