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李煜的文学家性格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失败是毋庸讳言的,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为古今中外所公认的。李煜文学成就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文学性格。首先李煜具有浓厚的文学兴趣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其次,在文学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再次,李煜视文学如生命。
  关键词:李煜;文学性格;兴趣;修养;生命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以《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享誉后世,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在治理南唐时期是否有政治成就,一直存在争议,但其文学成就被后世和中外公认。李煜取得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并非偶然,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李煜本人的文学家性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李煜的文学家性格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李煜具有浓厚的文学兴趣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据《十国春秋》记载,李煜因为长相具有帝王之像,被太子李弘冀嫉恨,李煜为了避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经籍书卷之中,在大量的阅读中,李煜培养了自己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史书记载李煜"精究六經,旁综百氏","通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崇信佛法",李煜能够这样做,除了他有王子的优越地位之外,还与他的天性有关。对文学、艺术的倾注,使他能够写出相当出色的诗词。这一时期李煜有《渔父》诗: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李煜的这首诗歌,显然借鉴了唐代张志和的创作,表面上写渔父的快乐逍遥心境,实际上通过写渔父来表现作者自己的心境。开篇写活了渔父的生活的环境:江上浪花翻滚,一望无际,如千里白雪,境界阔大。说浪花"有意"翻滚,制造出像千里雪的景象,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坐在小舟中的渔父悠闲地看到岸上的桃李,千朵万朵,竞相怒放,好一派春天的灿烂景象。此情此景中的渔父,怎能不快乐逍遥。渔父腰里挂着一壶酒,撑着一根竿,随意地在江里漫游着,随意地喝酒、唱歌、行船,世上像渔父这样自由的人能有几个。整首诗以第一人称写出,是写渔父,也是写李煜自己。这几句诗显然表现了李煜对文学的痴迷,也表现出了诗人相当的文学修养。可以推想,这时的李煜,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旨归有了大致的断定:远离政治,做一个文人学士,在文学上诗词上驰骋自己的才能天赋。但是,阴差阳错,命运的巨手偏偏把这个文人推向帝王之位,造成了诗人的不幸,造成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幸运。身为皇子、皇帝,李煜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接触、鉴赏大量的中国文化典籍,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懂得文学的人。史载李煜藏书极多,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如果没有皇子、皇帝的地位,而是一般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有时间、精力达到如此高的文学修养的。
  一个真正具有文学兴趣和文学修养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暴君。文学对人的濡养,潜移默化而深入心灵深处。高度的文学素养,不但使李煜的外貌、行动温文儒雅,而且使其内心仁厚、仁慈,做了皇帝后的李煜好生戒杀,为政仁慈,每次面对死刑判决,都要掉泪。李煜痴迷于佛法,达到了荒废政事的程度,虽多遭后世的批评,但也未尝不是他仁厚之心的表现,王国维比较李煜和宋道君皇帝,谓"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的确是有见地的见解。
  其次,李煜在文学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李煜短短的四十余年的生命里,读书、创作是其生活的一大内容。梳理李煜的词,我们可以发现李煜创造了众多的意象。其中最重要的有雨、水等等几种。一是雨的意象。李煜一生主要生活于南京,南京多雨。所以李煜的词中多有"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晓烟笼细雨"。"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等等这样的佳句。特别好的是《长相思》一首:"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这里"雨"的意象有两种内涵,首先是自然之雨,是南方特别是李煜所居住的南唐首都南京的地域特色的反映,其次秋风秋雨夜长加在一起表达李煜心中淡淡的哀愁。二是水的意象。李煜被俘开封之后,其词作中开始大量出现水的意象。中国文学传统中以水表达愁恨到李煜这里发挥到极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李煜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特别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被叶嘉莹认为写尽快了"千古以来苦难无常之人类共有的悲哀",确实是达到了形而上的境界,能够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等等的区别。"月"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在李煜的词中,如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凭倚。"(《喜迁莺》)"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菩萨蛮》)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玉楼春》)这是李煜前期作品中的"月"的意象,这时的李煜虽然也有亡国的担心,但毕竟贵为帝王,身边有无数的美女任凭自己玩弄,李煜多借"月"的意象写男女情欲及自己帝王生活的奢侈淫靡。也有的作品借"月"的意象写出恬静优美的画面,饱含诗意。李煜后期作品中"月"的意象就不同了。"月"的意象寄托了悲欢离合、爱恨情愁,正与作者被囚禁的帝王的身份相吻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是被千古传诵的名句。
  李煜前期的词以写宫廷生活、男欢女爱为主要内容,比较典型的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红日已高,经过了一夜的快活,现在醒来了依然兴致不减,继续玩乐。"佳人舞点金钗溜"是写舞之忘情。"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写又一天的淫奢生活。 "酒恶时拈花蕊嗅"写舞女歇息时饮酒嗅花。整首次反映了帝王的歌舞逍遥。其他的句子,如"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菩萨蛮》)"绣床抖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解珠》) "双握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 )也没有摆脱"词为艳科"的传统。李煜后期的作品则不同了。后期的词以巨大的伤痛打动读者,摆脱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使词成为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社会生活和内心生活的艺术形式,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内容上,词到了李煜手里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再次,李煜视文学如生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著不如乐之者。从文学的角度解释,这句的意思就是懂得不解文学的人不如爱好文学的人,爱好文学的人不如以文学为乐的人。李煜对于文学,不仅仅是了解、懂得,不仅仅是爱好,也不仅仅是以文学为乐,而是达到了以文学为生命、以文学为全部人生旨归的高度。
  登上帝位后的李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北宋赵氏政权虎视眈眈,时刻都在想着灭亡南唐。按理说,李煜应该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治国理政之中,但是李煜并非如此。内忧外患中的李煜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诗词创作。纵观李煜的诗词创作,几乎李煜经历的各种事件都在他的诗词中有所表现。大周后死后的祭文、悼亡诗,弟弟被扣为人质后的无限怀念,被押北上时的凄楚,软禁于开封时的血泪之声,等等。李煜在悠闲时从事创作,在国家急需他励精图治、付出精力应对强敌时他仍然从事创作。对文学的痴迷和大量精力投入,必然使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投入不足。
  南唐面临的形势,虽然危如累卵,但自古以来事在人为,强大的北宋并不会先天地必然地灭亡南唐。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南北朝时期划江而治,是李煜以前的例子;李煜以后,则有朱元璋从南方北进而得天下,国民党以南方为根据地而统一全国,等等。如果李煜励精图治,不但不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且可以扩大疆域甚至北进灭掉北宋。有人认为李煜因为诗词亡国,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的皇帝很多,但可以称得上著名的文学家皇帝,除了曹丕之外,第二位应该就数李煜了。某些著名政治家,一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政治上,文学创作只是其业余爱好,其文学成就和李煜这样的痴迷于文学的人相比较,大抵是要低一个等级甚至二个、三个等级的。这方面当然有例外,如曹操、欧阳修等等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流的大文学家。但有一点是不二的规律,那就是要想成为文学大家,必然要对文学的痴迷,把文学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事业,可以为文学放弃一切,而不是把文学看成工具,看成点缀政治成就的御用藻饰。像乾隆皇帝这样的以文学为玩物的人,不可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文学对于乾隆皇帝这样的政治强人实在不过如妓女,只是玩弄利用罢了。李煜的亡国,固然是南唐皇家的不幸,然而对于南唐人民来说,免除了为一家一姓捐躯沙场、生灵涂炭,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李煜的亡国,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因为李煜以亡国为代价换来的诗词创作,对中国文学是极大的贡献,为中国文学赢得了荣誉,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如果我们破除政治至上的观点,把文化、文学的发展置于和政治同等的地位,我们就不会把李煜的亡国看成是绝对的悲剧。从政治方面看李煜亡国是悲剧,但是从文化、文学方面看,李煜亡国使得李煜诗词由技巧之作上升到血泪之作,使得中国少了一场民族内战而多了一位杰出作家,这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成松柳,耿蕊.李煜词梦意象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 龙榆生.南唐二主词叙论[A].龙榆生词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 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中国野史集成[M].成都:巴蜀书社,1993.
  [6] 吴文治.宋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7] 马令.南唐书[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 陆宏弟.从创作心理谈纳兰词[J].承德师专学报,1992,(6)
  [10] 纪作亮.唐五代词赏析[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11] 钟伟东.论李煜的前期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3).
  [1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C〕
  [13] 白虹、高雪、王苗.李煜前后期词比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9).
网站目录投稿: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