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各项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办,努力为山东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机构编制各项工作。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在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新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品格、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就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编制管理等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进一步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联系实际梳理工作中的短板和问题,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出成效,切实形成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深刻领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工作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机构编制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政治性和政权性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本质特征。强化党的观念,时刻牢记党是最高政治力量,研究改革方案、统筹机构设置、配置编制资源,都要体现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强化政权观念,始终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这个根本不动摇,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中找准工作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执政资源配置,自觉为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强化政治机关观念,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党的工作机关、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要突出政治建设首位要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为履行新使命奠定政治基础。 (三)深刻领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争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对各领域改革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各級编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要求,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敢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开阔的眼界和有力的措施创造性地推进改革,形成一批能够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准确把握统筹各类机构设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两个统筹",抓好改革方案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形成行政体制各项改革、机构编制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四)深刻领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在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上展现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强调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1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综试区建设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关键支撑,我们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为综试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聚焦打造少高优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活力。要聚焦"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全力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和经济功能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全省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区。要聚焦创新驱动,协同推进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创新编制管理方式,赋予事业单位更多自主权,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不断提升创新创造水平。 (五)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改革管理工作的群众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机构编制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要坚持以人民的期盼为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着眼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零跑腿"或"只跑一次",最大限度提高为民服务便利化水平。着眼于补齐公益服务短板,深化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加强编制资源配置,为群众提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公益服务。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三大攻坚战",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生态环保、食品安全、扶贫、司法等领域体制改革,助力破解深层次矛盾,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8年机构编制工作 (一)以实施放管服改革五大行动为统领,着力打造"少高优"政务环境。贯彻落实鲁办发〔2017〕32号文件,制定2018年工作方案,着力打造山东放管服改革升级版。 一是大力推进精准放权。落实十九大关于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的要求,继续精简省级行政权力事项,重点下放民生、投资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创新和人才引进等领域权力事项。依法将部分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或委托济南、青岛、烟台3市实施。以企业注册、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确保实现"3545"目标,即3个工作日内取得营业执照,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在我省29个国家级功能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针对103项行政许可等事项,通过取消、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可预期性、加强准入管理5种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共享、优化流程等关键环节上大胆突破。加快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抓好改革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试点任务。按照国务院部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三是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构建以权责清单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互联网+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继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理顺综合执法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提升综合监管效能。探索包容和鼓励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为"四新"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成长环境。 四是推进"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针对办事难、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协调推进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热线"一线连通"、贴心帮办"一次办结"等"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再推出一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力争年底前占比达到全部事项的90%,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切实增强企业群众改革获得感。 五是强化清单管理。落实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深入推进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会同省法制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积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按系统规范省市縣乡四级权责清单,推动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有机结合,强化清单执行情况监督问责。研究制定中介服务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清理专项行动,规范服务行为。 (二)以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为目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是统筹谋划党政机构改革。坚持调研先行,围绕统筹各类机构设置、党政机关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等,对党政部门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和工作关联度进行全面梳理,为推进改革做好准备。中央统一部署后,研究制定我省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不紊抓好组织实施,合理配置不同层级间的权责,推动机构职能优化整合。与新一轮机构改革搞好衔接,深入推进大市场、大农业、大交通、大城管体制改革,鼓励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综合设置机构。 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做好组建省市县监察委员会涉及的机构编制调整及报备工作,待国家监察法颁布后,研究制定纪委、监察委员会机关"三定"方案。会同省环保厅继续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指导市县完成有关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工作。协调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配合省法院、省检察院完成基层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制定港航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指导青岛、烟台、日照市印发港航公安机关"三定"规定,完成机构组建工作。同时,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农村工作、群团、税收征管、金融、统计等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三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突出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主责职能,加大放权力度,赋予开发区更多经济管理权限,理顺与上级政府和代管乡镇、街道的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机构设置和组织架构,全面实行集中行政许可和综合行政执法,组建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创新人员编制管理,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打破行政事业人员身份界限,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四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会同省法制办制定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在市属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全面推开改革,各市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市县同步推进。认真抓好改革组织实施,做好许可权划转报批、职责整合、机构组建、人员编制调整等工作,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三)以复制推广经济发达镇试点经验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印发《关于复制推广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推进职能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完善用编用人制度、理顺县乡关系、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五大任务,着力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突出赋权明责,完善乡镇政府功能。针对乡镇"权小责大""小马拉大车"等问题,大力实施扩权强镇,把乡镇发展急需管用的管理服务权限放下去,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放权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在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及时调整完善乡镇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明晰县镇政府权责边界,全面清理上级与乡镇签订的各类"责任状",防止县级部门责任转嫁给乡镇承担。 二是突出精简高效,构建简约灵活的组织架构。统筹综合设置党政工作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允许乡镇统筹使用行政、事业编制,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一安排。突破事业人员晋升"天花板",明确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可按副科级配备,进一步打通乡镇行政与事业人员交流通道,拓宽乡镇领导干部选拔范围,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是突出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增强乡镇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公共文化体育等服务能力。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夯实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打造"一个中心管服务、一个平台管执法、一个网格管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四是突出示范引领,继续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部署,再选择8—10个经济发达镇纳入国家改革范围,最大限度下放县级管理权限,整合各类派驻机构,设置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局等机构。做好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中小城市试点的政策衔接,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现代新型城镇。 (四)以推动公益服务平衡充分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根据中央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制定出台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推动管办分离、去行政化,强化公益属性;开展公立医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运行评估,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外部监事管理;继续做好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和高校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工作,推进省属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资源整合。对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整合机构、优化职能和编制配置,实行统一规范管理;根据省级数据信息资源和平台设施整合工作进程,及时对省直部门所属信息机构进行调整整合。 二是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今年基本完成经济效益一般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对具有发展潜力、转制后能正常经营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政策,推进转企;对无固定资产、转制后难以正常运转的单位,妥善分流安置人员,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撤销事业单位建制;对已实行扎口管理的单位,依法依规处理债权债务,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2020年年底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实现事企分开。 三是适时全面推开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按照中央部署,认真总结泰安、肥城改革试点经验,研究制定我省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深化党政群机构改革,推动行政职能回归机关,实现政事分开。 四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服务。以强化公益属性为目标,着力推进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对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履职情况进行双随机抽查,实行精细化监管。制定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年底前实现对直接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考核全覆盖。 (五)以统筹使用为突破,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要求,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减法"与"加法"相结合,着力做好创新挖潜、统筹使用文章,切实管住用好各类编制资源。 一是坚持严控总量创新挖潜。严格机构编制审批,从现在到新一轮机构改革结束,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外,各级不再新增机构编制。确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坚持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一律在现有总量内解决。研究探索更多挖潜新招实招,结合党政群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行业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清理规范"回头看",进一步精简机构、核减编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协调联动,降低编制需求。 二是探索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树立各类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打破地区、部门、层级间编制使用的壁垒,积极探索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新举措。建立事业编制省内统筹周转调剂使用制度,切实优化编制布局和结构,着力保障中小学、基层医疗卫生、新旧动能转换等领域编制需求。 三是加強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约束机制。根据中央规范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的意见,完善我省管理措施。制定市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加快"智慧编办"建设,提高改革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围绕放管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控编减编等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组织开展机构编制评估和跟踪问效,推进问题整改与审批联动,开展"条条干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强化机构编制纪律的刚性约束力。 三、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办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建和自身建设水平,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提供坚实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进一步强化机关党建,全面打造忠诚编办。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层层落实党建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系统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开展机关党建升级提质活动,狠抓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打造有为编办。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增强"八项本领"为重点,大力弘扬专业精神,培养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继续实施机构编制系统"十三五"教育培训行动计划,采取高校联合办班、现场教学、国外考察等方式,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开展"百家单位调研活动",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基层、企业等听取意见建议。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通过选派挂职、轮岗交流、驻村蹲点等方式,在实践中锻炼一批能挑大梁、能打硬仗的工作骨干,努力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三)进一步弘扬严实作风,全面打造务实编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查摆整改"四风"问题10种新表现,把从严从实的螺丝越拧越紧。强化责任担当,勇挑改革重担,对重点任务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运作,以"钉钉子"精神狠抓督查落实。以创获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弘扬"忠诚担当、开拓创新、务实奉献"编办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真正叫响"精编简政"文化品牌。 (四)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全面打造廉洁编办。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领导班子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加强风险点防控,确保廉政方面不出任何问题。支持驻办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露头就打,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本文为刘维寅同志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E:FQJ 关键词: 十九大 机构编制 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