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套住了 在整个事件中,最不激烈的可能就是王虎,然而他又是通软最核心的人物。 锁定国际化融资,锁定股权多元化的王虎,没能锁定人心。也因此在这场股权秘密收购中,集团进行得如此顺利。当王虎回过神时,他的员工已弃他而去。 "当家十年狗也嫌",大学教师出身的王虎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话语间有点凄凉。 王虎不是不清楚"软件企业更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但在实际演练中,更重技术的他在引进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忽视了不同观念的融合过程,最终引发通软人事上的分崩离析。 10年的产业理想,随着"股权之争"的尘埃落定化为灰烬。如今自言股份被套住的王虎,但愿观念已解套。 我没卖自己的股份 《英才》:此次浪潮通软的"股权之争"看似已经尘埃落定了。对通软今后的发展,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王虎:我不是太乐观。再次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难度挺大的。尤其是这次收购伤害了不少股东的利益。整个事情不是很规范。 《英才》:听说在浪潮集团这次开始收购的时候你并不知情? 王虎:没有人通知过我。 《英才》:目前你卖掉自己的股份了吗? 王虎:没有卖掉,被套住了。 《英才》:以后还能卖吗? 王虎:以后也卖不了。我是自然人持股,上市之后有可能拍卖。但一系列的手续非常麻烦,必须通过浪潮总部的同意。 《英才》:你和通软新任总经理王兴山都是浪潮通软的创始人吗? 王虎:兴山应该算是后来的。在1989年的时候,我还在山东师范大学教书。当时看到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状况,就写了一个东西给浪潮当时的总裁。我建议浪潮应该对软件业加以重视,因为软件产业的团队组合和产品形成规模化需要一个过程。到1990年,他们明确表示愿意做这个事,但是也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我能到浪潮集团来工作。 《英才》:正式进入浪潮集团是什么时候? 王虎:到1991年底,我才办好调动。这样浪潮集团拿了10万多元,折合40万的投资,给了我。于是我们就开始组织做这个事。 《英才》:王兴山在浪潮通软也有股份吧? 王虎:具体他是卖了一半还是都卖了,我不清楚。 无声就是默许 《英才》:在11月30日的浪潮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上,集团宣布任命你为浪潮通软的董事长。你接受了吗? 王虎:他们只是会上选了我,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后来问我了,但我没有答复。我有选择接受与否的权力。 《英才》:当时是杜群利宣布了这条消息。 王虎:老杜的确跟我谈了,我说要再考虑考虑。后来他也没再问我,如果他是那么说的话,就不太负责任了。 《英才》: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说的,无声就是默许? 王虎:他们选了我是事实。选了我,然后我就同意了,这不是事实。任命和选举是两回事。我有被选举权,但是我也有拒绝接受的权力。 《英才》:你至今还未答应担任通软董事长一职,是否意味着你将离开通软?如果是这样,你还准备再次创业吗? 王虎:是的。我想看看条件是否成熟。如果资金、业务方面都合适的话,我想再做些事情。 《英才》:会不会再选择做软件行业? 王虎:还得做这个行业。我离不开这个。 《英才》:在通软公司中你还有不少股份。你打算怎么处理? 王虎:就放在那里。只当是买了股票被套牢了吧。 突然收购缺少公开性 《英才》:你认为这次的人事变动仅仅是"股权之争"的一个具体反映吗? 王虎:人事变动仅仅是"集团秘密收购"引发的后果之一。实际上,在9月18日的董事会上已经通过了关于通软上市融资的决议。其中第一条就是继续推进和霸菱投资公司的合作;第二条是两条腿走路,如果海外上市不行的话,就推到国内来找投资商;第三条是成立一个融资推进小组,加大推进上市工作的力度。在这之前,我们请了四家券商论证国内上市的问题。券商最担心的就是:国家证监会相关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在运营上市的子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10%。所以他们一致的看法是:浪潮集团在未来上市的浪潮通软中的股份要减持。 9月27日,推进小组和霸菱公司又谈了一次,当时定下来在10月8日由霸菱到济南去跟高层见见面,争取10日就把主要条款签了,10月31日结束交易。资金在结束交易两天后到位,当时谈得很顺利。 结果到9月30日,浪潮集团宣布:收购通软的员工股权超过了50%,要召开股东大会,改组董事会,调整领导团队。事情很突然。我认为如果浪潮集团希望增持,至少应该在董事会上讨论一下,通过什么方式增持,增持多少。我们一直在贯彻董事会的决议,这样一来起码是破坏了前期的工作。突然收购的方式缺少公开性。大股东在底下做了交易,买够了所需的股份马上控股了。虽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了,但大多数股东的利益却被伤害了。 《英才》:收购的消息没有对所有股东公开? 王虎:许多小股东都不知道,真正想卖的人也没有卖出。我也是股东,就没有人事先跟我说谁要收购。我不赞成这样的收购,不赞成某一个股东绝对控股。但事实是,你又不得不接受。 《英才》:但是在股权收购的时候,真正让员工感到稳定的还是浪潮集团。 王虎:员工的这种思维逻辑是合理的。以前我们有三次融资都没搞成,这次能不能批准谁也不知道。员工得到消息说有人要收购,就干脆卖给他算了。在这么一种逻辑下,像股市崩盘一样,有一两个抛的,都抛了。 《英才》:小股东的思维方式是利己的。 王虎:是的,他们兑现的时候不会考虑收购方买够了50%,就不一定买更多的了。他们寻找的是一种安全感。这是股东的特点。 当家十年狗也嫌 《英才》:通软的管理层在此次危机的处理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王虎:如果让我再做改革的话,我会更谨慎一些。李波他们毕竟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对中国的一些具体情况在把握上欠妥。比如说涨工资吧,他认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就马上给对方更好的待遇,而忽略了别人对此的看法。企业各个方面的融合过程应该更长久一些。 《英才》:通软的员工对你有什么看法吗? 王虎:有句话讲得好:"当家十年狗也嫌"。我知道公司内部有些人对我有意见。包括像分权和集权的关系,通软是从小公司的规模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直采用的是集权控制的模式,现阶段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障碍。 不少员工觉得工作这么多年了,应该有一定权利了。如果不给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工资再高,他也不会感到有施展的余地。这样每年得罪几个,十年积累下来,大部分中层对你都会有一定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都不是非常的激烈。但在某一种背景下它们却被激化了,扩大化了。 我没有搞独立王国 《英才》:有人提到过,王虎从创业开始就在经营一个独立王国,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王虎:作为一个管理者,我理解自己的任务是处理好董事会、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还应该对谁负责。多年以来,我们和浪潮是共生的关系,浪潮为我们提供了品牌,我们也为集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浪潮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两个赢利的公司。我们是其中之一。通软是在1994年进行股份制改组的,员工参股使之成为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当时在浪潮集团里这么做的只有我们一家,这也为浪潮探讨股份制改革开创了道路。 《英才》:通软希望在海外上市,是否表明了不愿被集团意志所左右? 王虎:股东投资一个企业,是希望它能产生预期的利润回报。至于企业,却不一定过分依赖于某一个股东。我们没有想过要摆脱集团,我们只是希望在经营自主权方面有更大的选择权。 《英才》:对目前浪潮集团推行的"专注化、一体化"的战略你怎么看? 王虎:这方面我确实是个外行,我没有尝试过软件以外的业务,因此对于它的对、错我不是很清楚。 我怀疑如今的做法 《英才》:当初你邀请李波加盟通软是出于怎样的设想? 王虎:我一直想把通软转变成一个员工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以便使它的管理更规范,使之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引进"海归派"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但是现在看来情况已经产生了逆转。 《英才》:是否只有实现管理层持股才能使公司沿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这种观念是不是导致这场冲突的原因? 王虎:首先这不是管理层自己的看法,融进国际投资是由董事会决议的。董事会认为国际融资有几方面的作用,一是资金的进入;二是能引进国外的管理思想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三是改善股权,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我们是严格按照决议去寻找国际投资发展基金的。发生了集团收购的事情我觉得很突然,怎么突然变成单方面的收购了。在董事会上从来没有这样公开研究过。 《英才》:你对集团的做法有保留意见? 王虎:对。国企改革应该朝着股权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怀疑如今的做法是不是符合这个趋势。一方面,我认为股权多元化对国有股的增值和保值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完全由国有股控股,企业活力反而比不同经济成分的持股企业要差一些。员工持股的话,可以增进企业的凝聚力,更大的好处是使管理更规范了。所以有外资、国际风险投资注入的企业的要求更严格、更透明、更规范。对企业运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企业不是家 《英才》:你认为通软的文化和浪潮集团的文化有什么不同? 王虎:有一定的差别。通软更接近于民营企业。比如说它没有住房、医疗等福利。除了每月给员工发工资、上保险之外,其它都要员工自己解决。另外集团的主营业务和软件业也有不少差别。做硬件的更多些制造业的特点,而软件企业更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 《英才》:你觉得李波所倡导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吗? 王虎:有。比如我以前提倡艰苦创业,在济南的时候甚至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但是现在,我更认同在新形式下应该赋予艰苦创业新的定义,即:要讲效率、讲投入产出。应该摒弃农村意识下艰苦创业的概念。 《英才》:支持你的产业理想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王虎:创业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振兴民族企业的胸怀。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现在看来,把这样的理念强加给企业,就和商业化的运作产生距离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不能说它不应该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但是它更多是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赢利。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稳定靠的是企业的发展来推动。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抛弃了最初的理想,我只是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英才》:在今后浪潮通软将如何构建人才机制? 王虎:我们希望员工流动起来,给他们以职业生涯的感觉。把企业看成家的观念我觉得是过时了。过去大家热衷于宣传企业是家,其实企业不是家,企业是股东的。 《英才》:有人说浪潮集团是山东地域文化的保守性救活了它,要不然早在90年代初期就倒掉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王虎:我不太容易下这个论断。由于济南相对闭塞一些,人才的流动不如北京和上海,提供好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少。从文化上来说,传统可能使部分员工更忠实于所工作的企业,这个因素也存在。 《英才》:你觉得这次的分歧是一种企业文化上的分歧吗? 王虎:各种因素都有。其中有一件事是很难处理的。我觉得孙丕恕作为出资人的代表和董事会之间已经存在分歧了。否则的话,他应该通过董事会来干预解决收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