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


  穿越千年时空,中国古建筑是凝聚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犹如画般的意境之美。
  北方的皇家建筑,红墙、红柱、黄瓦彩画,辉煌富丽,重彩金碧。南方园林寺观,白墙黑柱青瓦,好似水墨写意,全是文人的情趣。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色彩的艺术,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善于使用色彩。建筑物上的色彩缤纷,颜色种类繁多,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特色。
  下面跟着古建中国一起来看看,中国古建筑色彩的发展与演变。
  原始建筑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商周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春秋战国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
  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
  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秦
  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
  汉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
  唐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上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黄色成为至高无尚的地位。
  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
  红色在等级上退居黄色之后,隋唐的宫殿、庙宇、官邸多用红柱、白墙、梁架施以彩画,屋顶为灰瓦、黑瓦与彩色琉璃瓦,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还利用青、红、白、黑、黄色彩的组合与对比,出现"彤轩紫柱"、"丹墀缥壁"、"绿柱朱榱"众多变化的建筑色彩组合。
  宋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
  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
  元
  元代室内色彩丰富,装修彩画红、黄、蓝、绿等色均有。
  宋元以后的宫殿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门窗,黄、绿色琉璃瓦屋顶、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等彩画手段,加强了建筑物阴影中色彩冷暖的对比,这作法一直影响明清。
  明
  明代继承宋代清淡雅致传统,色泽浓重明朗,用色于绚丽华贵中见清秀雅境。
  明清时代建筑色彩等级更加严格、分明,琉璃瓦以黄色最高,绿色次之,还有蓝、紫、黑、白各色,用途各异。
  这些多彩的琉璃瓦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柔美曲线,与丰富多姿的屋脊、兽吻,构成中国古建最突出最优美的特点。
  清
  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
  中国古代民居白墙、灰瓦、绿色和栗色的梁架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艺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图文转载于知乎~
网站目录投稿: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