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洞察行业变化方向把握时机就会有更好的圈子来接纳你


  洞察行业变化方向,把握时机,就会有更好的圈子来接纳你
  每个人都需要融入一个圈子,那圈子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融入一个圈子?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儿,就一定要尽早的融入到行业内部,圈子更加核心或者更加前端,圈外人只有等到变化了才行动,那就太慢了,我自己是有同感的,真的他们就是这样。
  人们常说一句正确的废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选择,前提是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那么再挖一层,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呢?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在各个行业圈子外的人看到的是发生的现象,圈子里的人看到的是内在的逻辑,才会早一步嗅到行业目前的变化和未来的方向。
  在世界还没有成气候之前,在获得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前做好布局,早踏出一步,获得了宝贵的时间优势。要知道现在的商业做一件事儿,时间的早晚往往是能决定成败的!一条赛道就这么多人,早进来的人就卡住了位置,外面的人要么没机会进来,要么花更大的成本挤进来
  就像微信公众号2012年底逻辑思维和菜头等第一批进场的时候一片蓝海,现在逻辑思维700多万用户订阅13.2亿的估值,对商业变现能力可以说是互联网第一大号。14年财经网红吴晓波开通了吴晓波频道,抢占财经自媒体领域,目前也有200多万订阅。其实论当年江湖地位和名气,吴晓波是在罗振宇之上的,就是因为来晚了,15年开始,大家都看明白自媒体的IP魅力和流量价值,开始纷纷进入抢占用户的时候,此时的获客成本已经很高了,蓝海已经变成红海。
  今年当还有人说想开通个微信公众号来创业的,我们只能表示呵呵了,大哥现在都已经是直播和移动视频的时代了好吗?而圈外人最担心的并不是战术的不努力,而是想错,或者是想偏了战略方向,钱浩说过,今年的AR和VR很火很热,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体验过,我无法理解这个技术革命的价值。
  前段时间去了趟硅谷,开始真正相信这玩意儿真的能改变世界。你不在这个行业内部的圈子里,你无法深刻理解一样事物的现在和未来,等大家都理解了都明白过来的时候,你再进场就没什么机会了,所以不要等风都走了才开始行动。
  我之前的助理半年前拿到了上海奥美的offer,有次去上海的时候约她吃了个饭,从气质谈吐想法能看出这半年她在奥美的撕裂般的成长。她跟我说在这里能够跟甲方全球级别的人一起开会,内心经常很心虚,想想就觉得我这资历怎么可能呢?到澳门以后,她也陆续收到了好几家当年拒绝他的公司的offer,之前的爱答不理,现在高攀不起,也算是对这事的诠释了。
  我现在也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不同level的平台对一个人同样努力的付出,带来的效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就像有的人之前是靠贩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后来开始用资本赚钱,再后来直接用资源来赚钱,付出可能越来越少,但回报越来越大。
  一个人如果一直长期处在同一段位的平台,尽管哼哧哼哧的辛勤劳作,顶多就是获得稳定性增长的收入或成长曲线,肯定追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如果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就会发现整片天空是不一样的,那思考的高度和连贯度也会大有长进。
  恭喜你进入职业的快车道了,这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只是我们真的需要有更正确的努力姿势。做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的多半都要搬到北京来,哪怕北京各种硬件设施实在糟糕,就是因为这些圈子都在北京,行业最优秀的人和最雄厚的资本在这里,你不来这儿就可能一直是雾里看花,隔岸观火,看到的不够直接就导致理解不够深刻,就导致行动慢半拍,导致一直都是圈外人。
  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除了周边城市也跟着涨,其他二三线城市似乎没有什么动静,这就是一线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其实圈子也一样,资本和人才都在高密度的地方,有很多人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因为自己四周的圈子就是自己眼界所能及的世界,看不到更多元的可能性。
  差不多的状态,差不多的阶段,差不多的收入,差不多的思维方式,四周没榜样,标签找不到,所以我为什么还是一个大城市论者,说白了就是圈子更密集更前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更高维度的视野。
  我平时一半的时间在香港,另一半的时间在北上广深没办法的,资源的密集度让业务集中在这些城市中,这些城市就像是黄埔军校,在这里历练几年,思维格局想法都会不断的更新和迭代,和时代同步。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未来是什么样,总要先把自己这副皮囊扔进城市里,呛几口水,只要没有淹死,慢慢学会游泳,慢慢学会掌控,当下一步大浪真的来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机会站上这浪潮之巅。
  还有一点,进入一个圈子和融入这个圈子是两码事,毕竟真正混好圈子的难度不亚于混上一个阶级,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专家,获得业界认可,获得江湖地位,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圈内人。
网站目录投稿:雁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