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饭店,因为饭菜味道极有特色,服务周到,价格也不贵,因此刚刚开业就宾客满堂,兴盛一时。眼看着饭店名气越来越大,客人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却开始下滑,饭菜的量减少了,还偶尔被顾客发现"算瞎账、多加钱"的现象。结果呢,这家饭店慢慢倒了牌子,最终只能是关门大吉。 类似现象只存在于小型企业吗?不,就是在一些大型名牌企业也经常出现。许多企业在未成名之前,对待顾客、对待质量,可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扎扎实实创出了牌子。一朝成名天下知,订单纷至沓来,享尽了身为名牌的好处。但恰在此时,管理层却逐渐懈怠,质量不再精益求精,因为可以节省成本,以单件商品赚更多的钱;市场推广不再用心,因为商品供不应求,把品牌当成可以坐享其成的"摇钱树"。厂商的懈怠,伤害了顾客,也伤害了自己。从食品、饮料、日用品到家电行业,一些名牌产品如"昙花一现",兴盛不过两三年,就倒闭破产,悄无声息;这其中,各有各的具体原因,但背后都有质量、服务下滑和竞争力下降的影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几大自行车厂是响当当的名牌,质量过硬,群众口碑也好,不用做广告也能保证销量。到后来,几家企业纷纷在各地搞起联营分厂,分厂的产品质量让人不敢恭维。那时候人们买自行车,总要问问"是总厂还是分厂的?"在当年,通过分厂联营,相信几大自行车厂增加了不少收入;但一时的繁荣却损害了长期的信誉,看看现在的自行车市场,几大老名牌早已踪迹难觅。直到现在,仍有一些名牌家电厂商,采用由不知名小厂合资联营、挂牌生产的方式,推出手机、小家电、数码等产品,这样虽能快速进入市场,但极容易因质量把关不严,造成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家电主业。这样的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少数名牌商品的质量、服务下滑问题,就好比人体"败血症",逐渐侵蚀到名牌的全部肌体,使一棵大树在看似不经意间突然倒下。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争创一个名牌不容易,名牌创立起来后,更应当百倍关爱、呵护,不能容许丝毫的懈怠来影响品牌声誉。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品牌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