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王世祯在他的《论诗绝句》中曾言"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青莲"就是指唐朝大诗人李白,而"谢宣城"就是李白的偶像谢眺,因他曾在宣城任太守,所以后世称之为"谢宣城"。 李白在他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到谢眺,"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谢玄晖、小谢、谢公都是指谢眺。 李白一生曾7次踏访宣城,传闻就是因为仰慕谢眺。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就是李白在宣城所写的,从开篇美到结尾,惊艳了世人上千年。 这首诗名为《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753至754年,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创作时间相近。 李白一直有青云之志,遍干诸侯,历抵卿相,42岁那年终于得到唐玄宗召见,供奉翰林。但是这个陪皇帝游幸,写诗娱乐的职位却不是李白想要的,加上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不到一年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白都在漫游天下。 这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便是这段时间所作,既描绘了山水美景,也隐隐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 诗歌首联开门见山,总写宣城的山光水色。 宣城境内有水阳江、青弋江两大河流,所以李白这里称之为"江城"。 依山傍水,美丽得就像一幅画,这是宣城给李白的总体印象。 紧接着的一个"望"字,表明诗人登上高处,宣城之景尽收眼底,后文所有的景色描写都是从这一字而来。 颔联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极其绚烂的秋景图。 可以设想一下彼时的情景,诗人站在高楼上,远远望去,清澈如明镜的溪水环绕着宣城;在夕阳的照耀下,凤凰与济川两桥的倒影宛如绚烂的彩虹。 这两句对仗工整,将宣城夕阳下的秋景写得如在目前,生趣盎然,尤其是"夹"字和"落"字最妙,使得原本静止的景色变得十分灵动,足见诗人之高明。 接着的颈联两句也是写景,但是融入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历来为后人所推崇。 村落里的人家冒出一缕缕炊烟,在橘柚林上空飘荡着;秋色深沉,梧桐仿佛也苍老了许多。 "人烟"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而"橘柚"本是萧瑟的秋日里极其亮丽的一道风景,然而诗人却以"寒"来连接,使得原本很美却无瓜葛的两道风景染上了丝丝寒意。 而"老梧桐"也是如此,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一"寒"一"老"不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气氛,更突出了李白人到暮年,漂泊天涯的凄凉心境。 最后的尾联是抒情,通过怀念谢眺,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羁旅天涯的惆怅、落寞之情。 这是一首极美的山水诗,从开篇美到结尾,惊艳了世人上千年。 中间两联的"夹"、"落"、"寒"、"老"几字,堪称"炼字"典范,将深秋的美景描绘得穷形尽相,比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是不遑多让。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李白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