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创新教育观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并分析了教学现状,从而对创新教育观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中职学生 计算机基础教学
  社会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严峻挑战,对于各个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来说,必须要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就必须要学会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才能确保不被社会淘汰。中职学生作为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更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发挥优势。
  但是,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再加上计算机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提高对学生的重视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大胆的教学设计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机实践内容,培养中职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出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是以计算机理论为基础来支撑操作应用,除了Word、Excel等现代办公普遍运用的软件学习,还包括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编程等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操作性要求较高。
  随着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越来越趋向于更高层次,并成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实践内容教学中分为了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部分内容。
  验证性实验属于操作基础,也就是理论内容,占总课时的70%;综合性实验占30%,主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进行考察,趋向于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应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性实验的研究,以此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变革中出现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对生源的选拔较为宽松,入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自我约束力薄弱等问题,从而导致教育不平衡现象。例如在招生中有很多农村学生,他们在进入中职学校前可能平时并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起点具有差异性,从而导致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织困难。
  此外,有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缺乏,在教学上缺乏创新特色,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使学生感觉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过于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多教师认为计算机只是一门知识,而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重理论,轻实践,即使很多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在上机运用时还是无从下手,与创新教育观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相违背。因此,加强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中职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计算机的用途,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在重复学习,因此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中职学生的重视度,让其在职业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技能培训,取得技能证书。在第一节课中,就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强调计算机是一项技能,是应用工具,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文盲",会被社会淘汰。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接感官。如利用屏幕录像专家将难以记忆的实验步骤制作成EXE文件,并同时录制声音、鼠标,保证声音同步播放,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复杂步骤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课程体系的设置
  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科学针对性,根据当前计算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来分析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距,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从而建立符合学生计算机水平状况的教学模式。
  对此,可以将计算机课程体系划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以及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课时少,且对操作性的要求较高,可以在课程规划设置上删繁就简,每章内容抓出重、难点,对主要概念深入浅出。
  同时,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培养中,必须要组织有可塑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基础阶段课程的整合来逐步深入计算机应用操作,并加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以此解决中职专业课程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达到创新教育层次。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确保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能只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将知识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以整堂课程内容为中心,将基础不同的学生分组选做不同实验项目,在此之中,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实验目标后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不仅增加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为了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吸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将抽象变生动。教师还可以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通过电子邮件、通讯软件来与学生探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Word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内容中,教师给学生布置"制作求职简历"的任务,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包括个人简历、自荐书、简历封面等。学生在制作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其如何解决,而不是直面回答,直至完成该项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综合上述,为了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心;其次,在课程设计上要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精心准备实践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学生问题并引导解决;此外,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次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真正有效地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天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
  [2]芮执伟.创新教育观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9).
  [3]麦麦提依明·吐逊.创新教育观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3).
  [4]李晓杰.基于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6).
网站目录投稿:静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