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大臣冯唐的具体出生日期不详,但他应该活了很久,不然也不会有"冯唐易老"的说法。冯唐为人正直,直言不讳,但也因此容易得罪人。汉景帝时期,冯唐曾被立为楚相,但没过多久就被罢免,汉武帝继位后,为了对抗匈奴,对天下广招贤才,冯唐被举荐,只是这时他已经90岁高龄,有心无力。其实像冯唐这样一生不忘初心的人是很少的,他的精神和品行值得我们学习。 1、早期经历 汉文帝初年,匈奴大举进犯,杀死北地都尉孙卬。云中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太守魏尚奋勇抗敌,却因上报的杀敌数目与实际数字相差六人而遭削职查办。匈奴由此气焰愈发嚣张,肆无忌惮袭扰大汉边境,成为汉文帝挥之不去的噩梦。 一日,汉文帝祭祀归来,乘步辇回宫,忽然瞥见路旁腰圆膀大的侍卫中,有个军官装束的白发老头,顿生恻隐之心,下辇与他亲切交谈:"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为何还在此做个小军官?您家在哪?" 老头急忙施礼:"回禀陛下,臣乃冯唐。先祖为战国时赵国人,臣父于秦时移居代地(今山西代县),圣朝建立后,举家迁至安陵(今河北省吴桥县一带)。臣年轻时因孝行闻名当地,被举荐为中郎署长(皇宫侍卫随从头目),不升不降原地踏步已经数十年了!" 汉文帝若有所思:"代地?我在代地为王时,曾有人多次向我讲述赵将李齐的英勇事迹:此人曾追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他的英勇事迹,时常让我心驰神往。老人家听说过此人吗?" 冯唐对汉文帝如此推崇的英雄不屑一顾:"李齐作为战将,比廉颇、李牧这样的赵国名将差远了!臣祖父曾是赵国高级军官,与李牧是好友;臣父亲曾出任代地国相,和李齐是故交。因此,臣对李齐了若指掌,故而说他比不上廉颇和李牧。" 汉文帝听说廉颇和李牧才干远超李齐,感慨万千,拍着大腿道:"可惜啊!我朝偏偏缺少廉颇和李牧这般良将!如果有他们这样的国家栋梁,我又何须担心匈奴骚扰!" 冯唐眼珠子一阵乱转后,兜头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息怒,臣以为,即便廉颇和李牧重生再世,陛下也不会重用他们!" 汉文帝一听:这不指桑骂槐说自己是昏君嘛!于是"怒,起入禁中",丢下白发苍苍的冯唐在风中原地踏步。冯唐目视汉文帝远去的身影,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2、忠言直谏 汉文帝毕竟是"有仁智通明之德"的明君,怒冲冲拂袖回后宫后生了半日闷气后,总觉得冯唐话里有话,于是令冯唐觐见。 冯唐以欲擒故纵之计气走汉文帝后,料定汉文帝必然会召其询问缘由,早已拟好腹稿。 汉文帝责备他:"老人家,您为何当众羞辱我?难道不能私下说那番话?" 冯唐装傻:"陛下,臣是粗鄙之人,说话不知忌讳!" 汉文帝问:"您为何说即便廉颇李牧再世,我也不会重用他们?? 冯唐答:"臣才疏学浅,但也听说过,古代君王派遣大将时,会跪地推着车毂嘱咐大将:国都内的事情我决断,国都外的一切军务,由将军全权处理。军中立功、封爵、奖赏诸事,全由将军在外决定,回京后奏报朝廷备案即可!也就是说,朝廷应该赋予大将在外决断的绝对权力!" 见汉文帝若有所思,冯唐继续侃侃而谈:"臣曾听祖父说,军中赏赐均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予干预。朝廷对将军的要求,就是必须战胜。所以,李牧率部保卫赵国边境期间,就曾把征收到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部下。因为少了羁绊,李牧才能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加上能征惯战的十万士兵,创造‘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的奇迹,使得赵国几乎在东方诸侯中称霸一方。可惜,赵王迁继位后,听信奸臣郭开谗言‘而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为秦所灭。’可见,君王切勿轻信谗言,做出亲痛仇快之事啊!" 汉文帝频频颔首,冯唐趁势话锋一转:"听说云州郡原太守魏尚,仿效赵国名将做法,把在军市上收取的税金全部犒赏士兵,还捐出自己的钱财,五日杀一次牛来宴请宾客、军吏及亲近左右,使得将士们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抗击匈奴。魏尚竭尽忠诚杀敌报国,唯一的过错只是错报多杀敌六人之罪。陛下因此龙颜大怒,把魏尚逮捕下狱且褫夺爵位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因此,臣斗胆猜测,陛下即便得到廉颇与李牧这类名将,依然不可能委以重任!" 汉文帝如梦初醒,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魏尚",诏令魏尚官复原职再任云中郡太守。冯唐由此进入汉文帝视野,出任特意为其设置的车骑都尉一职,成为主管"中尉(主管京畿治安并可指挥禁卫军部队的高级军官)及郡国车士(车战之士)"的高官。 3、命途多舛 冯唐在车骑都尉这个表面灿烂实则无聊的光荣岗位上,心安理得原地踏步长达十年之久。熬死汉文帝后,迎来汉景帝即位。汉景帝善待先朝旧臣,任命风烛残年的冯唐担任楚国相国。 楚王刘戊追随吴王刘濞参与"七国之乱",战败自杀后,冯唐"爷爷坐牢——被孙子牵连",被免去楚相职位,在家闭门思过。 汉景帝被冯唐熬死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为振兴大汉四处"求贤良"。有人向他举荐老臣冯唐。可惜,冯唐已是"时年九十余,不能为官"的风前烛瓦上霜。汉武帝惋惜之余,任用冯唐的儿子冯遂为郎官以弥补缺憾。 4、冯唐易老 网上还流传一个不见出处的段子,很像是汉文帝初见冯唐的翻版:三朝元老冯唐自汉文帝起便原地踏步数十年,担任小小的郎中署。一天,汉武帝乘轿经郎署时见站岗的是个须发全白的老朽,便问老家伙为何还是个小郎官。冯唐老泪纵横发牢骚:"臣在汉文帝时便是郎署,可叹怀才不遇啊!汉文帝名如其人,偃武修文,而臣好武,故不得重用;汉景帝好美,臣又长得歪瓜裂枣正好撞枪口上;陛下您文武兼修、不论美丑,却偏偏喜欢重用少年郎。臣九十多岁的人,自然不入陛下法眼!"汉武帝很是感动,很快提拔使用冯唐。 这个段子破绽百出,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纯属杜撰。但是,冯唐因年纪太大未能受到重用的悲惨遭遇,为后代文人骚客们提供了抨击现实的炮弹。很多人为其鸣冤叫屈,无非是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蹉跎岁月的苦闷与悲愤。这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岁月流逝,冯唐的才华被无限放大。 首先神话冯唐者,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冯唐传》中直言不讳告诉读者,他与冯唐之子冯遂是好友:"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因此,他在传记结尾处高歌"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歌颂他冯唐虽与魏尚素昧平生,却能侠肝义胆为其伸冤,简直可以载入史册。 西晋文学家左思,以名作《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局面。当时盛行的门阀制度,堵死了寒门出身的左思的上升通道。左思才高八斗却是个结巴且面貌丑陋,听说潘安乘车出门被妇女们围观扔水果,也不自量力乘车招摇过市,被妇女们唾了满身唾沫,"委顿而归"。因此,他借冯唐的经历为自己鸣冤叫屈:"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召)!" 北宋状元宰相吕蒙正担任太子太傅时,在为劝诫太子(宋真宗)创作的《破窑赋》中也借冯唐自喻:"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综上所述,冯唐虽是古代难得的长寿之人,但其功劳仅有劝谏汉文帝让魏尚官复原职一事拿得出手。除此外,他文不能安邦,不见文章传世。武不能定国,从未沙场建功,只能在皇宫卫队中当个小头目,纯属"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而后世将他拔高视为与李广同样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典型人物,无非是抒发自己同病相怜的感情而已。 冯唐如有治国安邦之才,护卫皇宫数十年,有的是机会向汉文帝进言机会;同理,李白果真有治国理政之能,在长安两年多时间里,向唐玄宗展示才华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李白文才毋庸置疑)。可惜,冯唐好歹还凭仗义执言得以脱颖而出,李白却只混得个"赐金放还"下场。 冯唐易老,说明他两腹空空错失良机,而蹉跎光阴的原因,又在于他没有准备!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但是,对于没有才华之人,再多的机会也白搭!所以,与其怨天尤人恨天怨地,莫如退而结网充实自身!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