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张震宇说,从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情况来看,由学校主导的家长委员会弊端丛生,家长委员会的产生缺乏民意基础,很多学校通过协商产生甚至直接指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家长委员会的决策、监督作用被弱化,在运行中,不少家长委员会受制于学校,没有什么"话语权",对学校决策"言听计从",甚至成了学校乱收费的"挡箭牌"。此话一语道破目前家庭委员会在参与民主治校中的尴尬处境,他们只是民主治校的陪衬和点缀,很难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袁贵仁部长指出,要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今年又是全面推进改革的关键之年,教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委员会应积极参与并发挥特定群体应该发挥的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科学规划,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现实问题是家庭委员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这也是一种失职不作为的表现。他们的不作为,不外乎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自已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多方面的惠顾,如,在安排座次、评定"三好学生"等方面。因此,不敢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任何的问题,这是不敢为;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建设发展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没什么关系,自己也就是跟着凑个数,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是不愿为。还有的家长是因为和校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是被学校邀请来的客人,客随主便,认为怎么能给学校提问题呢,多难为情啊!这也是不愿为。更何况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家长委员会只是落实在文件里罢了,根本就没有实施! 当然,家长委员会的不作为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无法作为。有的是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考虑和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是很密切的问题,只是被选来的,有些不情不愿的,当然,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的是因为水平比较低,如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怕提出的意见不合情理,难登大雅之堂,不敢提意见,被选进家长委员会,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二是学校不让家长委员会有所为。有的学校对上级的文件精神阴奉阳违,对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实施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只是让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找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家长来象征性的举办个仪式。事后,做个宣传,发篇通讯,至于效果如何,压根就没有放在心里。三是家校缺乏有效的机制和体制,难以作为。家长委员会和学校都有美好的愿望,也都想有所为,但缺乏必要的条件。如,在时间上就很难保证。大部分家长迫于生存的压力,整日为生计奔波,而学校的事务也较为繁杂,双方在时间上很难步调一致,因此,每次的家长委员会很难聚齐人数;在合作参与的形式、措施、步骤上不够明确。上级政府的文件里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家长委员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实在不好操作,搞不好,有越俎代庖的之嫌。因此,家校坐在一起很难协议出有执行效力的文件措施,久而久之,家长也失去兴趣,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耽误了学校正常的办公时间,也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生活。 目前的教育改革也逐渐进入深水区,好多问题期待着破冰之举。尤其是在家庭委员会如何科学合理的参与民主治校方面,希望政府部门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拿出一定的良法善策,既有导向性措施,又有法律的刚性约束,给家长一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