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清 来源:电商头条(ID:ecxinwen) 2019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奋战7500个日夜后,马云正式卸任董事会主席,交出了帝国指挥棒。 在晚会上,马云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这一刻太多往事涌上心头,悲欣交集。 在缔造阿里帝国的道路上,马云历经劫难,几次差一点崩盘,他的劫后余生向世界证明了:麻烦和挫折是永远的,做人做事要正确对待压力,做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36年前的夏天,一个18岁的少年躺在图书馆门口的草地上,望着满天星斗泪流满面。几个小时之前,他刚刚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数学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了140分,惨不忍睹。 这个少年正是马云,虽然几十年后会成为家喻户晓的首富,但那一年他流年不利。后来他回忆那一幕:"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也害怕失去未来……" 眼下,他面临一场命运抉择。是屡败屡战三战高考,还是继承父亲马来法的衣钵——学唱戏。马父要他唱戏的理由非常充分,这已经是马云二度马失前蹄,这孩子没读书的命。 在此前一年,马云数学仅考1分,垂头丧气的他和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临时工,结果宾馆只录了表弟,将他拒之门外。 所谓知子莫若父,父亲可能是认为儿子其貌不扬,不如用喉咙扬长避短。 马云倍感伤心。一次,他在读路遥《平凡的人生》时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往往只有几步。最后,他决定重拾信心,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踏上了第三次冲击高考的征途。由于无法说服父母,他只得白天打零工,晚上读夜校。 同时,他还搬出家,在浙江文联的一栋宿舍楼里租了一个小单间学习。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楼上一个30岁的租户,不过后者不是参加高考,而是报考《浙江日报》的记者。 每天晚上,他们俩都会比赛谁家的灯关得更晚——闭灯晚,说明学习晚。看来,有学习魄力的人根本不需要孟母三迁,随便换个地方都能找到动力。 几个月后,学友考上记者,这给了马云一剂强心针:别人30岁都能考上,我还不到20,一定行!顺便说一句,这个学友叫钟睒睒,后来他离职创业,靠一瓶水打遍全国无敌手,这瓶水叫农夫山泉。 可惜的是,马云第三次高考又栽了,只不过这次离录取线近了——只差5分。 屡战屡败,无一胜绩,这换做别人早就心如死灰。但马云不一样,他还想再考。 幸运的是,苦心人天不负,这时刚好他报考的外语专业招生人数没招满,于是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录取了英语成绩突出的马云。 大学期间,马云表现极其活跃,不仅当上学生会主席,还连任杭州市学联主席。遇到挫折绝不放弃,善于从失败中提升自己,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就具备了"火凤凰"的潜质。 1999年正月初五,阿里巴巴正式成立,注资50万元,马云占大头,"十八罗汉"每人各凑一小部分。 这50万,要支付高昂的宽带费用,要负责公司业务的开支,最后还有员工的生活费。可想而知,刚刚诞生的阿里有多捉襟见肘。 当时,所有人的月工资一律都是500块,困难的时候,500块都快发不出了,阿里危在旦夕。 马云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都满嘴跑火车,说有几家公司想投他们,都被拒绝了。实际上,在那个阶段,马云根本没有资格说no,而是一连被37家资方拒绝了。 5月,一个西装革履、普通话都讲不标准的中年人敲开了湖畔花园的门,这个人名叫蔡崇信。 蔡崇信原本是华尔街投行精英,他代表公司去考察阿里,结果被马云的想法征服,毅然放弃70万美元(当时折约560万人民币)的年薪加入阿里,拿一份只有500块的工资。 3个月后,蔡崇信找到在高盛工作的老友林夏如。和前者一样,林夏如也被马云的激情感染,送来了一张500万美元的支票。马云大旱望甘霖,作为代价,他出让了阿里半数股份。 高盛的钱到账后,马云又马不停蹄地去见了一个日本人,连商业计划书都准备,在他高谈阔论6分钟后,日本人打断了他:这个项目我投了。此人原名叫安本正义,因对中国兵法家孙膑崇拜至极而改姓"孙",即孙正义。 不久,马云飞赴日本,敲定了投资细节,以20%股份换到2000万美元投资。这意味着马云在阿里成立后10个月,凭借自己的口才、激情和团队,融到2500万美元资金,暂时解除了用钱的短缺。 那么,有了弹药的马云就高枕无忧了吗? 不,又一场危机在向他靠近。 让马云措手不及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潮。 首先,网站的访问量日渐减少,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跌得不认爹娘。其次,中国的网站纷纷倒闭,IT人就像一只流浪狗,要么继续漂泊,要么卷铺盖回家。 "网络已死"的大标题登上许多媒体的版面,一个瘦削中年男人的头像也在这时登上福布斯封面。这是大陆商人首次登上福布斯,没成想这个"第一次"竟沦为反面教材。 这个男人就是马云。 福布斯用大字加粗写到:Fighting foreyeballs——博人眼球。美国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嘲笑的男人将在数年之后登顶亚洲首富,成为亚马逊的终身劲敌。 一年前,马云刚创立阿里巴巴,意气风发的他没想到仅过一年就赶上互联网泡沫,以软银和高盛为代表的资方都在捂紧口袋过日子,明确表示没有增资计划。 马云后来回忆:"我跑去跟孙正义说‘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下去。’但投资者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启动时,他们决不会再投入。" 更严重的是,公司还没赚过一分钱。蔡崇信算了一笔账:一年前,阿里从高盛和软银那里获得2500万美元投资,经过一轮招兵买马、公司搬家,如今账户上只剩700万美元,照这种速度,只够公司再维持半年。 换句话说,如果半年内赚不到钱,阿里巴巴极有可能昙花一现。马云慌了。2000年是他的本命年,难道注定大难临头? 他不信。 9月10日,他过完36岁生日,20日,立即宣布阿里进入紧急状态,他在会上振臂高呼:如果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必须死,我希望我们是最后那一个。 等待他的将是创业生涯中的最难一仗…… 2001年1月,阿里召开"遵义会议",马云和十八罗汉作出了3个"B2C"的战略决定: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Back TO Center。其中,回到沿海是指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回到中心则是总部迁回杭州。 彭蕾曾经说过:"马云是重感情的人,看着一起工作的人离开他受不了。他骨子里是喜欢热闹的人,恨不得大家工作在一起,工作完了还在一起。"这种形容十分贴合马云的武侠情怀。 但眼下,这个弱点成为了拦路虎,裁员,无论是小裁还是大裁,他都下不去手。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如果不能当机立断,阿里巴巴就会成为无数倒闭公司中的一员! 最终,理智战胜感性,马云完成了从完美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身,一场轰轰烈烈的阿里大裁员开始了。 首先,将原来开遍全球的10个分公司砍成3个;其次,高薪外籍员工要么大幅度降薪,要么离开,公司40多个老外,最后只剩下5个。 在这场裁员风暴中,阿里工号100以内的老员工走掉了一半——他们都是举足轻重的老班底。难以割舍的马云含泪目送:这是公司管理层的失误,等阿里巴巴好了以后,欢迎你们再回来。 大裁员过后,阿里的氛围一度变得压抑,马云还一度伤心地哭了。但它的效果立竿见影,阿里巴巴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美元降到50万美元。 马云后来说:"虽然人少了,但我们的成本控制住了,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做到低于预算15%左右。"毫无疑问,断臂裁员让阿里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裁员节流虽然暂时赢得了时间,但却不是赚钱之道,因此开源成为阿里上下重中之重。 事实上裁员的同时,马云已经推出了"三大运动": 1、"延安整风",输出阿里文化价值观; 2、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加强干部和团队建设; 3、"南泥湾大生产",赚钱,赚钱,还是赚钱。 马云提出:"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销售才是最重要的。"在"遵义会议"上,他成立了一支阿里历史上最剽悍、最具战斗力的直销团队——阿里中供铁军。 什么是直销?直销就是上门面对面销售,用阿里的"土话"来讲就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中供继承了马云的理念,帮助无数厂家找到客户打开了销售通道,同时它自己也赢得了"现金奶牛"的称号。2002年,中供带领阿里走出了盈利困局。 掌舵阿里20年,马云历经大小商战几十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和eBay的战争。 eBay进入中国后,立即引起马云的警觉。但是eBay总裁惠特曼女士却非常小瞧这个小个中国男人,她不屑地说:淘宝撑不过18个月。 马云信奉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2003年4月淘宝网刚成立,5月就和eBay开战了。这场战争被马云称为"蚂蚁和大象之战",当然蚂蚁是淘宝。 尽管eBay战略上藐视淘宝,战术上却非常重视,招招咄咄逼人。她将中国市场的推广费提高到1亿美元,包下所有门户网站的广告位,并且和它们全部签订排他性的广告协议,签了eBay就不准再给淘宝打广告。 熟谙毛泽东战术的马云,则采用了经典的"农村包围城市"思路应对:通过论坛、中小型网站发声,发动论坛有影响力的网民制造话题,积累早期用户。 在营销上,马云和eBay打得难解难分,战事一时进入焦灼状态。这时,马云发现了eBay的一个致命失误:它的中国公司也就是易趣网照搬海外模式,卖家每上线一件商品需要向平台缴纳一笔费用,此外成交后还要再收一笔服务费。 毫无疑问,eBay的收费模式加重了卖家的负担,一时怨声载道。因此,马云乘虚而入,淘宝争锋相对推出免费政策,很快吸引了大量中小卖家。他的思路是眼光要放到10年之后,用户的增长远比短期盈利更重要。 与此同时,马云还祭出了自己的终极大杀器——支付宝,一举解决了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让淘宝网的用户体验大大改善。 在这么一套组合拳之下,短短一年的时间,淘宝网就追上了eBay,又过了一年,eBay市场份额不断被淘宝占领,败局已定不得不灰溜溜地逃回美国。 淘宝狙击eBay后,在国内已成C2C霸主。随后,马云又将淘宝商城独立出来改为天猫,占领B2C市场,再加上他本来的B2B业务,三种业态全方位覆盖了电商市场,一举奠定了商业帝国的基业。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是马云多次在公共场合提出的阿里价值观,如果这个理念受到挑战,又该如何? 作为阿里"现金奶牛"的中供铁军,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亿的现金流,油水一多暗箱操作自然无法避免。听到风声的马云把自己的嫡系、十八罗汉之一蒋芳调到了中供,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 一进中供,蒋芳就对供应商内外勾结,员工拿巨额回扣的现象进行了摸底排查,结果让她触目惊心。 2011年1月22日,她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大爆粗口: "2010年跑来投诉中供是骗子的买家每个月比2008年翻了20倍!还查到有些销售,一个人就签进来好几十家骗子公司,甚至还一手拿公司的佣金,一手拿骗子的贿赂!真是TMD太气人了!现在我特庆幸调我来管这个业务,当年大家好不容易做起来的事业,炸掉也不能毁在一帮骗子手里!" 马云被这句粗口吓到了,他马上打电话给蒋芳,要求将此事追查到底。 中供铁军除了打仗非常牛外,人才也非常多,滴滴CEO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去哪儿网COO张强,赶集网COO陈国环都出自这个部门,当然,还有他们的大BOSS、被坊间传为马云接班人的阿里全球副总裁卫哲。 马云当机立断,成立独立调查组,根据2300多位黑名单客户,顺藤摸瓜找到了内外勾结签黑名单客户的销售。他看到名单后,气得直摔杯子。这一年,所有人都没有过一个好年。 马云伤心极了,他想不到最后会查到自己的接班人身上。他独自跑到福建龙岩古田会议旧址上进行反省,最终,他挥泪"斩"卫哲,上千名中层、基层员工一夜之间或卷起铺盖,或接受降级处分。 后来,蒋芳回忆起这件阿里史上最强人事地震,说道:"很多人会有如果论,如果等我强大了,我就不再违反我倡导的。但马老师不是,我们在前途未卜的时候依然坚持我们的坚持。" 这个时代,永远处在纷纭变幻之中,在PC时代,你是老大,很可能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要改弦更张。 2013年8月5日,财付通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支付。发布之初的微信支付表现中规中矩,马云并没有太当回事。 没想到2014年1月30日的除夕夜,正当全国人民吃着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微信支付当着支付宝的面搞了一次全民参与的发红包大赛,一夜之间微信支付席卷全国,从默默无闻一下子变成了人人皆知的支付工具。 微信的红包闪电战,让微信支付的绑卡量一夜之间超过一亿,达到这个数量支付宝都用了八年之久。舆论的压力也一下子压向了支付宝,在舆论的口中,支付宝似乎一夜之间就被微信支付给超越了。 马云在他的社交账号上写道: "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体验和产品是如何如何地好……确实厉害!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 如果说2014年的春节还只是微信小试牛刀,那么一年后,更大的危机一浪接一浪来了。 2015年除夕,微信联合央视春晚推出了"摇一摇"抢红包,晚会4个多小时,2000万用户共计摇了110亿次,发出去10亿个红包,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迅速被挤占。 马云和支付宝阵脚大乱,他们认为支付宝干不过微信是因为没有社交功能,于是支付宝开始做社交。怀着对流量的极度渴望,支付宝开始盲目追求用户停留时长,从工具向社交平台转型。 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让支付宝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和微信拼对方最擅长的东西,结果可想而知。 在市场份额不断被抢占的趋势下,马云痛定思痛,2017年3月,支付宝宣布放弃社交,重新回到了支付的本业上来了。这个时候,微信支付已经占据了4成市场份额,距支付宝仅一步之遥,并且在支付频次上,微信支付已经超过支付宝。 好在支付宝的悬崖勒马稳住了阵脚,并且祭出了行之有效的反击策略:以"多维"打"高频","多维"包括支付宝钱包、花呗和余额宝,余额宝有1万多亿的资金规模,用户超过3亿,而花呗有1亿用户。 同时,支付宝在B端发力,重启地推模式,短短几个月就收复了一部分失地,市场占有率全面回升。如今支付宝仍然略高于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共享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这也不失为一种"太极之道"。 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痛",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他正是摆正了对待挫折与困难的态度,以一种长远的眼光看点当下的困境,才九死一生,缔造了阿里巴巴这个商业帝国。只有在压力与困难之中突围而出,如此,才能成为烧不死的火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