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徐霞客的人生就如恒山恒


  文/张越
  身在山中,
  心在驰骋,
  见恒山为群山之宗,
  又有徐霞客游记中那些读过的文字,
  眼前淌过的山水,
  终将化成骨血,
  融入灵魂,
  铸就我们一生追求的道。
  一
  恒山山水诗中有这一首西晋程咸的:   奕奕恒山,作镇冀方。   伊赵建国,在岳之阳。   奕奕:高大,盛美。 作镇:镇守   恒山作为天下第二山,恒者如斯。   ▲365米山水长卷江山一统节选之   奕奕恒山   1999年   如果欣赏长卷《江山一统》作品,在长卷恒山段我书法题写了这句诗,特别说明一点这几句是长卷中唯一一张我的题字。为什么说要题写这句,或许是因为"恒"的意义。   "恒"有四个意思:其一,永久、持久;其二,恒心;其三,平常,经常;其四,姓氏。   生平只负云小梦,一步能登天下山。   任何一座青山、一片绿水,都有可能是一个奇妙的入口,寻绎的心被它自带的莹莹光色诱着,吸引着......   岁月的光影和历史的残片从心头闪逝,一位超级旅友徐霞客独自行走在路上,此时正是他老徐真正开始的云游之旅,也是他父亲去世的三年之后。守孝期满,他带着母亲的支持踏上了探索世界之路。   二
  如果回到唐宋元明,徐霞客一定登顶的是古北岳。   五岳之中北岳有两个恒山。   一是古北岳恒山,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   从秦代到清初17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皇帝祭祀的恒山都在河北省的大茂山,这些都有史书记载,无可争辩。   二是今北岳恒山,古名高是山、崞山,在山西人的大肆宣扬活动下,以飞来石落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   今恒山飞来石,窟在旧殿内右侧,可容三人坐。传说,舜仲冬巡北岳,诣大茂山,阻雪望祀而庙旁飞一石堕帝前。   飞石伪传嗟往岁,为霜仰赖润边疆。   ——恒山·清·史正义   舜祭北岳飞石堕落,感叹往年传说荒唐;   仰望山神雨雪多降,依赖天水滋润边疆。   北岳恒山的历史变迁,它从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反映了社会文化几千年的伟大变化。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可以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诸多专门史角度去进行。   两个恒山的出现与先哲们的文化精神也不只存续于平面的典籍与遗存的碑刻,也存续于立体的山水。   我们要把山水看作是一堆遗散在历史空间的文化符号。如同五岳的形成,它们的生命如同运行的天体,邈无终极,而人类对它的解读与诠释也就成为永恒。   没有谁会真的脱离山水而存在。山水对于人生的意义,颇似花叶仰赖阳光之照射、雨露之润泽。   我们纵观山西的整个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   山西恒山自有他的实体砥柱,又有后来人之文化附会终究成为了北岳。论语中曾说"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不管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遥远的彼岸...   而"恒者行远"也做为徐霞客的座右铭伴随了他的一生。   徐霞客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这些还是他死后由他人整理成汇编的《徐霞客游记》,而大部分早已佚散无踪。   ▲徐霞客旅游路线示意总图   有的论者将徐霞客一生壮游行迹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霞客二十一岁开始直到其五十岁左右,历时近三十年;后期之游只有一次,历时将近四年。   后期的徐霞客年已半百,时不我待,这位"游圣"终于从崇祯九年(1636)九月开始其将近四年之久的"万里遐征"。徐霞客西南之旅共遗存游记22篇,且篇篇文字皆长于前期游记的各篇,共约58万字,占现存游记文字的92%。   试想如果山水真的有相逢,老徐是否曾在古北岳有过游览,那一篇篇散佚的文字还记录着时空的某个点滴。   山道在劈开的脚下延伸。道路左侧是严峻的山体,右侧高山瀑布飞流直下,远处巍峨的高山载着白云,阳光赤裸裸地,毫不遮掩地泼洒下来。   我睁开眼,一座险峻嶙峋的山体出现在眉目下...   未曾读过徐霞客的人,是不足以谈人生的。   三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他家书香门第,典藏丰富,诗书史籍、山经地志应有尽有。   这个祖上据野史称是徐经,便是徐霞客的高祖父,即爷爷的爷爷。弘治八年(1495)中应天府乡试举人,十二年与唐寅同舟北上会试,被诬以"贿金得题",唐寅受牵连,二人被革去功名,废锢终身。   一个多才多艺、放荡不羁的大才子唐伯虎。   一个学富五车、有高士之家风的富人徐经。   皆因科举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参考《唐伯虎全集·轶事》卷   徐霞客高祖徐经,字直夫,自号西坞。《民谱》卷53《旧传辑略·春元西坞公传》云:"少孤力学,淡于世昧,酷嗜学问,虽大厦千间,金珠委地,未尝一着意焉。唯四方贤士大夫至。则坐论竞日,而忘疲焉。"   古代科举有个进阶,由高至低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   只有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这样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通常的读书人都是这样汲汲于通过科举跻身仕途。   但是明代的士子皓首穷经不得一第者还是占大多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以童生终老,屈辱一世。   大家都知道《儒林外史》中有个"读书人"范进吧,他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能把一生的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科举考试上是社会下层的寒门子第改变命运的途径。只有通过"科举考试",   才能拥有举人的头衔,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做秀才还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徐氏自高祖徐经淡于世味酷嗜学问;曾祖徐洽辞官归田,优游林泉,不染尘世事;祖父徐衍芳出入风雅,淡泊世味,以诗酒写性灵。像徐氏这样高士之风累世传续的现象并不多见,而这的确是徐霞客能够突破儒家传统思维,确立其不同寻常人生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明代中期以后朝政日非,千奇百怪的荒诞社会更能令莘莘学子对仕途懈怠乃至失望。   隐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生活的大景观,隐逸情怀,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老子的返璞归真,庄子的"无端崖之辞"......文人圈内终究也津津乐道,极力推崇。   隐士,又称幽人、逸士、高士,学有所成的读书人,因为各种原因不仕。陶渊明归去来兮,夕阳下与飞鸟相伴回家。刘禹锡身居陋室,谈鸿儒、调素琴、阅金经。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更有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也许正是仕途的不如意,才使中国文学史上迸现出如此多的耀眼星辰。   而这满天的星辰正是打开超级驴友徐霞客人生的指明灯。   四
  人生远游,对于他,意味着未知、远方,意味着生命的丰富和人生的多样性。   他从二十二岁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从1608年开始,22岁的他徒步跋涉,历经30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走过江苏、福建、湖南、北京等21个省、市、自治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8岁前的徐弘祖游太湖、泰山,仅仅是一个观游者。   这时的他,还是青年,对于风景的感受,是情绪化的。他从自然形态的层面观照它,注定是表浅的;而开始理性地从人文内涵的层面审视它,对其进行自觉的文化阐释,则发生在以后的日子。   而现在我们在他的游记前段,留存的记录也是他28岁后的事了,20年的作品表述,在字里行间的表面语境中,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亲近山水,思想的分野、立场的屹立,使那个特殊年月的空气里,他的心倏地宁静了。   也是从那时开始,徐弘祖就改名为徐霞客了。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8岁至崇祯六年(1633年),48岁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足迹遍布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十三个省市。   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这位髫年蓄五岳志的旅行家以虔诚美好的愿望开始晋地之游,注定了他与山西的不解之缘。   他从家乡江阴(今江苏江阴)出发,拟北上入晋考察五岳之一的恒山。前面他对好友王思任说:"予所憾者浑源之北岳,桂林之千笋,未曾置足焉。"   可见在民间中已经对浑源的北岳恒山已有了定数,北岳之名在明朝末期已然被广大宣传。   七月二十八日,他取道北京,八月四日抵河北阜平。五日翻越长城岭的龙泉上关,进入山西五台县,顺道游览五台山。八月五日,徐霞客到达五台山南台。七日到达北台顶峰。   八月八日,徐霞客开始向恒山行进。九日进入恒山所在地的浑源县境内。十日登上箭竿岭。十一日,徐霞客"策杖登岳,面东而上"。   恒山日记原文是这么写的:   十一日,风翳(yì)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无攀跻(jī)劳。   ......   像所有探险家一样,徐霞客"益鼓勇上",终于走出了荆棘丛生的崖间小路,登上了"未曾置足"的北岳之巅,了却其平生所愿。   可见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证明。   从八月五日游五台山到十一日从恒山下来,徐霞客前后七天的游历,写成《游五台山日记》与《游恒山日记》两篇。   今北岳恒山山脚下特地还为徐霞客筑亭,以永久地纪念他。   总之,他的的山水旅行日记犹如一股不绝如缕的清亮溪流给予我们潺潺之音。   翻阅游记,徐霞客前期之游仅留下17篇日记,被学者称为"名山游记"。这些名山游记依次为:游历今浙江的《游天台山日记》(1613年5月),《游雁宕山日记》(即雁荡山,1613年5月),游历今安徽的《游白岳山日记》(即齐云山,1616年3月)、《游黄山日记》(1616年3月),游历今福建的《游武彝山日记》(即武夷山,1616年4月),游历今江西的《游庐山日记》(1618年10月),游历今安徽的《游黄山日记后》(1618年10月),游历今福建的《游九鲤湖日记》(1620年6月),游历今河南的《游嵩山日记》(1623年3月),游历今陕西的《游太华山日记》(即华山,1623年4月),游历今湖北的《游太和山日记》(即武当山,1623年4月),游历今福建的《闽游日记前》(1628年3~5月)、《闽游日记后》(1630年8~9月),游历今浙江的《游天台山日记后》(1632年5月、6月)、《游雁宕山日记后》(1632年6月),游历今山西的《游五台山日记》(1633年9月)、《游恒山日记》(1633年9月)。   我想追寻理想的跋涉中一定要插上恒心的翅膀。   而他,不过是一介文人。   没有皇命钦点、没有政府资助,   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   就做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事,   他这一生还能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给三个儿子取名,屺、帆、峋,也都要与"山"有关。   梦想于缥缈的海市蜃楼,是一种空幻,满足于一时的所得,是一种庸俗,惧怕前进中的风浪,是一种懦弱,惟有恪守一份恒心,才是最充实的归属。   五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我们不能忘记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以中国明末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驰名中外,文学成就也引人瞩目,日记体的《徐霞客游记》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霞客"的别号也因此超过了他的本名"弘祖"而享誉海内外。   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黄山绝顶: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庐山山峰的细致描摹:   二十日,晨雾尽收。出天池,趋文殊台。四壁万仞,俯视铁船峰,正可飞舄xì神仙来去。   登武当山金顶之幽绝赞不绝口:   望岳顶青紫插天,然相去尚五十里。满山乔木夹道,密布上下,如行绿慕中。   游恒山山顶的险峻难攀:   为登顶间(jiàn)道,遂解衣攀蹑(niè)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chá yā)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不能出。   旅行的人有一大优点:为到达山巅会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作为人类的我们呢?何尝不应该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升华,也成为自然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而我说,旅行最好的时节是深秋,沟满山红叶千重彩,十八里风情美如画。   那为什么说是5月19日,是因为旅游带给我的不止是生活里的踏实,更是那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出发、去看遍世界后, 内心所拥有的充实。   《游天台山日记》(1613年5月19日)   5月19日是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江阴人徐霞客历经34载、游历19个省市所撰述的中华经典《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我最后再说一句俗话:"人是一本书,看人如看书。"   呀!徐霞客......   作者/张越   艺术家   三远堂堂主   三远文化创始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365米中国画山水长卷《江山一统》创作者   祖籍四川内江,自幼耳濡目染,受家学渊源之影响,徜徉于流派林立的各家风范中,受益于古代大师的技艺,在绘画传统的文学内涵中华墨,作品多有创新。精研花鸟,山水、人物兼能,强调写在不经意中,隐博物而蔬荀气,追求作品的"迹简意澹而雅正",营照出有别与传统的新绘画风格。   编辑|整理:三远堂   三远堂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目录投稿:沅君